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千与千寻》国内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怀吗?

发布时间:2019-11-05 01:31:57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陈镔
导读:6月21日,《千与千寻》将在国内院线公映。这部宫崎骏享誉世界的动画作品,终于来到中国的大银幕。 从15日开始,《千与千寻》便展开了大规模的点映活动:上周六共开出185场,吸引近1.8万人到场,产出票房71.3万,场均人次高达96人;到周日《千与千寻》的上

与此同时,《千与千寻》在国际上斩获大奖,也为宫崎骏的荣誉簿再添新功:在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千与千寻》斩获“金熊奖”最佳影片的奖项,是唯一达成此项成就的非真人电影;随后在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千与千寻》又摘得最佳动画长片奖,成为迄今唯一获奖的日本动画。

在《千与千寻》引领的高峰后,吉卜力旗下的一批新导演也凭借各自的作品崭露头角,包括森田宏幸的《猫的报恩》(64.6亿)、宫崎吾朗的《地海传说》(76.9亿)和《虞美人盛开的山坡》(44.6亿)、米林宏昌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92.5亿)等;而宫崎骏也在《哈尔的移动城堡》(196亿)、《悬崖上的金鱼姬》(155亿)和《起风了》(120.2亿)上维持一贯的高水准。

不过,2013年由高畑勋创作的《辉夜姬物语》耗费了51.5亿日元(约合3.2亿人民币),这在日本电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高成本,却仅仅收获了24.7亿日元的票房,这部影片带给了吉卜力巨额的亏损。此后吉卜力的财务状况再度恶化,除2014年米林宏昌的《记忆中的玛妮》(35.3亿)与2016年日法合拍的《红海龟》外,迄今尚无新的动画长片问世。

《千与千寻》国内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怀吗?

《辉夜姬物语》

走过35载时光的吉卜力,虽然近几年高畑勋(2018年4月去世)和宫崎骏多次“退休—复出”,但是公司仍然进入了缓慢的下滑期,不免让人唏嘘感慨。

重映:美国早已成熟的模式

虽然吉卜力近年来一直没有新作品问世,但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经典影片重映,因此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质疑,称其在利用粉丝收割票房。而此番《千与千寻》时隔10余年引进国内上映,同样也受到了类似的争议,但是毒眸认为,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而言,有关“圈钱”的质疑站不住脚,原因无他,《千与千寻》从未真正在国内院线上映过。

《千与千寻》国内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怀吗?

《千与千寻》从未真正在国内院线上映过

众所周知,不论是在国内抑或海外,院线收益仍是电影制片方最重要的投资回收渠道之一,这也是好莱坞大片厂依旧坚持“窗口期”的原因所在。具体到中国院线,由于“十部进口大片新政”在1994年底施行,在此之前的绝大部分海外作品都没能从正规渠道进入内地市场,也包括当年大火的吉卜力的作品。

而在近年来被重新搬上大银幕的作品中,仅有《泰坦尼克号》原版曾于1998年在国内公映过,包括《侏罗纪公园3D》、《龙猫》、《英雄本色》、《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都未曾在国内院线有过大规模亮相的机会。严格意义上说,除《泰坦尼克号》之外,余下影片才是在国内院线的“首映”。

实际上,即便是由经典电影经过包装后重映,也是在成熟市场颇为通行的模式。在北美市场的情况,很多重映的经典影片都能收获不错的票房,甚至有重映影片票房能冲进年度前10。

《千与千寻》国内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怀吗?

北美重映电影票房统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典电影重映在北美渐成流行:据不完全统计,若以首映/重映间隔超过10年为标准,重映票房在4千万美元以上的影片就达到10部以上。

其中,首映于1977年至1983年之间的《星球大战》正传三部曲,在1997年统一以“特别版”的形式在北美重映,为两年后全新开启的《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预热。《星球大战》重映票房高达1.38亿美元,排到当年北美榜单第8名,甚至要比绝大多数新片的收益还要高。

《千与千寻》国内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怀吗?

1997年《星球大战》在北美重映

另外,迪士尼也曾将1930至1960年代的多部动画进行重映,包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01斑点狗》、《森林王子》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1987年和1993年的两次重映分别进账4659万美元和4163万美元,彰显这部经典动画的魅力。

在《阿凡达》开启3D风潮后,又有数部作品借助新技术的重新包装再登大银幕,包括《狮子王》、《泰坦尼克号》、《美女与野兽》、《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等,而2011年《狮子王》9424万美元的成绩排在当年北美第33名,堪称3D重映的里程碑。

《千与千寻》国内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怀吗?

《狮子王》堪称3D重映的里程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