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中国手机历史性崛起:从边缘到未来中心的战略进化
作者周掌柜在2016年《OPPO和vivo的人民战争》中曾提到,OV的这两家公司至今没有在媒体上提出过类似“互联网思维”这样的华丽表达,但是他们很深入地理解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特点。 OV直指消费者的朴素中国本土市场战略已经融入骨髓,他们在消费者面前足够谦卑,没有任何所谓引领者的自负。 OV成功的背后,其实是“认知人民”、“认知规律”的必然结果。 我们将这个中国特色的务实打法概括为“人民战争竞争思想”,包括: 需求从人民群众中来; 营销到人民群众中去; 销售和人民群众合作; 口碑靠人民群众定义; 成功是人民群众胜利。 在2013-2014年这段时间,中国在很多高速发展的地区涌现出了强烈的智能手机需求,从而引发了一场新老品牌错综复杂的竞争。 那么把镜头拉回到2019年的市场,我们发现这些剑走偏锋的冒险家都走进了行业中心品牌的行列。 华为和荣耀手机更是引领了这次新老交替,根据数据调查公司GFK发布的2019年二季度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长期立足于研发的华为和荣耀已经实际接近46%的市场份额。 而他们的成功要素可以简单概括为: 华为发现了高端机配合独立芯片研发的“边缘”机会,荣耀应用了年轻化潮品的边缘策略。 同样,OPPO和vivo在城市的边缘构建渠道和品牌,小米从Iot的边缘机会中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显然,曾经处于中心地位的苹果和三星从没有实践过以上这些打法。 2019年武汉华为授权体验店的人流 复盘来看,我们看到了边缘突破的偶然与必然,那么,这里先阐明一下: 所谓的“边缘战略”是什么? 我们有必要承认,想要在要求高度聚焦的中心和要求高度适应性的边缘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很困难的。 首先,边缘有很多可能,并非所有的边缘可能会成为未来竞争的中心点。 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分析就能知道哪一个边缘机会可能会在未来帮助我们赢得市场,那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了! 正因如此,在边缘机会上聚焦其实是有风险的。 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我们都能轻易找到100个非常大胆而凶悍的尝试者,只不过他们最终都没有成功。 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及了90年代的时候苹果失败的例子。 除此之外,西门子、爱立信、微软(购买了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也都想要进军手机行业,然而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公司在当时还都掌握着大量的资源。 更不要说中国那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巨头: HTC、酷派、乐视、魅族、锤子等,他们都做过很多独树一帜大胆的尝试。 作为企业,随便看到个边缘机会就撒钱的话是行不通的,企业一定要学会选择。 毫无选择的适应一切变化只会让适应的过程变得异常昂贵,那么边缘就变成了你的终结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对于大企业而言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在面前众多的选择中,哪一个潜在的机会是该选择正确的道路并且推动生意向前发展,我们应该对100个机会都进行平行投资吗? 这其实也代表了与上述过分冒险态度相对立的另外一种错误的态度——过分保守,路径依赖。 所以,简单说: “边缘战略”就是相对于特定时间点强势竞争对手的中心化战略,差异化寻找未来的机会。 对应中国市场边缘崛起的是中心的没落。 苹果彻底走下神坛,这家以“极致产品”缔造“极致用户体验”的战略思想称霸世界并形成中国年轻人心中的巨人,现在陷于创新乏力的困境,库克将苹果做成了一家善于赚钱而非创新的公司。 通信和半导体巨子三星在中国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剩下的只有中国厂家对其屏幕的追捧。 当然,这种悲剧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企业身上。 今天还是金光闪闪的胜利者,明天就变成了作古的恐龙了。 那些曾经在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胜利者们站在市场的中心然后鄙夷的看着挑战者们,他们认为这些挑战者的所谓创新不过就是边缘上的小把戏,不会成什么大气候,更不可能会符合消费者们的需求,这就是我们定义的“中心化傲慢”。 知名管理学家田涛的著作《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有对更早的通讯巨头摩托罗拉的分析,也有一段类似叙述: “摩托罗拉从铱星的战略性投资失败,亏损近50亿美金,这是摩托罗拉走向衰落的分水岭。 摩托不仅‘对客户需求反应迟钝’,而且走向自我封闭的‘象牙塔’”。 而田涛总结的“无视客户、拒绝常识、技术至上”其实也是上一代通讯巨头走向衰败的根本性原因,背后同样源自“中心化傲慢”。 通常来看,对于事物的评判思维是很难改变惯性的。 在中心的成功会塑造、限制你对于什么是“正确且适当”的审美判断标准。 我们上文已经提到过诺基亚的例子,他们的界面以及产品设计极其出众,甚至为他们赢得了很多设计大奖。 但是当时的领导层看了看智能机的样机,然后决定——我们是希望可以连接人们(当时的市场宣传语),我们是想做人际沟通,而不是一些让人分心的游戏和摆设。 他们错误的判断了下一代智能机的潜力,因为他们一直都沉浸在对于自己简单质朴的沟通系统设计的喜爱之中。 因而,中国手机行业的成功不仅从过去失败的大公司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还从众多边缘尝试的失败经验中汲取教训。 这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今天处于中心的企业,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要聚焦在战略上,获得更多的洞察。 从深层次逻辑上看,我们发现“华荣米OV”(华为、荣耀、OPPO、vivo、小米)在面临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在大手笔打破长期发展固定的中心化思考模式,努力思考行业未来的“边缘”所在。 如下图: 从战略的角度看,华为、荣耀、OPPO、vivo和小米这些公司都是努力打破过去的现实中心,并且在边缘中的未来中心寻找机会。 这些大的逻辑也从“边缘战略模型”中得到了体现: 1,打破现实的中心目的是寻找新的竞争力之源; 2,优先考虑对边缘中心成为未来中心的实践; 3,不排除对更远的边缘中“无人区中心”的探索。 可见,这场智能手机的顶级商战中,“边缘战略”视角已经广泛应用于实战之中,去除了中心化傲慢的自我反思,每个企业其实都在重新发现自己。 需要重申的是: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难以达成的平衡。 因为你无法放弃当下的中心,因为你需要依赖当下的中心以赚取资源,才能投资到未来。 但是你能坚持多久呢? 如果现在就立刻放弃的话,那么恐怕会有现金流问题。 如果一直依赖目前的中心,那么你会错失机遇之窗。 想要探索边缘机遇,你所需要的可不只是深度的分析就可以了,你还需要在市场上去实践和检验这些机遇。 如果同时在很多边缘机遇上撒过多的钱,颗粒无收也不是不可能。 无论向左还是向右,你都有可能失败。 大企业因而有变得非常小心的趋势,希望可以直接接盘那些成功的小企业。 而小公司尝试得多,自然失败得也多。 成功者的兴奋也总让人忘记那些失败者的悔恨。 从“边缘战略”的视角来看,竞争中危险和机遇有共存的特点。 客观讲,如果华为从特朗普的打击中活下来,那么他们会不得不变得更加创新并且有弹性。 因为他们现在必须开始寻找新的伙伴并且在安卓生态系统之外重新构建他们的商业模式,比如鸿蒙操作系统。 如果做到这一点,他们会变得更加强大,而美国人很可能会在很多方面输掉这场战争。 荣耀手机在美国断供后第二天的伦敦发布会 同时,华为需要提防中心化思维的“中心化傲慢”,成功对于华为没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边缘的机会和挑战。 现实:“寻找边缘”就是“寻找未来”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