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搜索优化 > 正文

用户争夺与转移,华为与苹果的下半场之争已开始

发布时间:2019-07-26 22:46:26 所属栏目:搜索优化 来源:取名创事记
导读:早在2015年11月,余承东就放下豪言:“我们的销量会在一两年之内超过苹果,最晚两年

如上所述,华为在出货量层面超越苹果,但在利润层面,华为距离超越苹果在当前来看完全不现实。华为手机未来需要提升平均售价与毛利率、尽力提升华为手机业务的净利润。但华为要拉近与苹果的利润差距,需要不断拉高售价与压低生产成本之间做到平衡,这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掌控能力。

而过去苹果对供应链的强势掌控,以及封闭性软硬一体化能力上赋予了其高品牌溢价能力,掌控iPhone定价权,能够在拉高售价与压低生产成本之间做到平衡。但这种过去的对供应链的强势掌控能力正在被削弱,平衡走向失衡。三星与高通都给了苹果致命一击。

在整个2018年,苹果与高通的官司旷日持久,苹果认为高通的专利费用过高且极不合理,但今年3月苹果最终败诉,赔了高通3100万美元。在iPhoneXS系列上,苹果断然抛弃高通选择英特尔芯片,然而英特尔的5G基带芯片又烂泥扶不上墙,信号门事件的频发或多或少影响了iPhoneXS系列的口碑。

随着5G时代临近,苹果被迫与高通握手言和签订了长达6年的技术协议。与高通签订的长达6年的技术许可协议,意味着苹果在5G基带芯片的供应上只能绑定在高通这条大船上,苹果想在基带芯片上通过双供应商模式来降低成本、强化控制权的梦想破灭,自研基带芯片短时间内也并不现实。

此外,三星OLED屏幕的崛起,让苹果在屏幕供应链上的话语权弱化。根据统计机构IHS Markit的统计显示,三星在手机OLED屏幕市场的产能占有率超过了93%,柔性OLED中的占比更是达到94.2%。

三星OLED屏幕的一家独大让苹果无法绕过三星,苹果过去在关键零部件上的双供应商策略开始失效。所以我们看到三星在屏幕供应上对苹果的强势态度。

据美国科技网站MacRumors此前的报道,由于iPhone销量低于预期影响,按照当初苹果与三星的协议,苹果需要向三星赔偿6.83亿美元,来补偿三星OLED 屏幕生产成本,金额约合6.83亿美元。

而当前消息称,苹果开始引入京东方为它供应OLED屏幕,试图在OLED屏幕上沿袭双供应商策略,但从目前来看,京东方的产能以及品质、品控层面很难在短时间内与三星OLED媲美,这意味着苹果在OLED的核心供货上,依然要依赖三星。

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分工,过去苹果能做到的双供应商模式,在今天逐步产生了变化,一方面是上游供应链厂商一家独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比如苹果目前在OLED屏幕上高度依赖三星,芯片高度绑定高通,手机CMOS芯片只有索尼一家独大等等,议价权逐步转移到上游核心供应商产业链的一方。苹果过去通过培育两家供应商竞争,压低元器件价格来成就自身的利润增长的模式可能会慢慢走不通了。

另一方面是立讯精密(连接件)、欧菲光(摄像头)歌尔股份(声学)、蓝思科技(前后盖及摄像头)等中国的手机产业链企业大多数都是或者曾经是苹果的供应商,如今这些厂商都在去苹果化,倒向华为OV的阵营。

比如蓝思科技是小米玻璃后盖和华为荣耀后盖的主力供应商,欧菲光是华为P30摄像头和屏下指纹供应商。苹果供应链优势走弱,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的供应链阵营在扩大,从华为2018年的核心供应商大会上,其核心供应链企业已有150家。

因为苹果的市场份额下降导致上下游供应链波及,供应链厂商为求自保,逃离到其他厂商阵营就会成为趋势。

过去供应商愿意追随苹果,是因为苹果出货量大,稳定有保障,但当前苹果的市场份额压缩之后,可能会弱化苹果对供应链的掌控力。

供应商会考虑将订单放到多个篮子,并优先倒向那些具备增长优势的厂商,我们会看到华为剔除伟创力之后,就迅速有比亚迪上位替代——供应链对订单大厂的依附心理还是很强的。某种程度上说,华为、OV等厂商如果能持续保持增长,都将迎来一波壮大自身供应链实力的时机。

3华为品牌上行,苹果的护城河并没有挖的更深

从品牌层面来看,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华为正在向外界输送一种创新、技术强大的品牌形象。一方面是因为华为在5G上的布局,以及特朗普与华为5G的博弈一度引发全球的关注,这间接提升了华为的国际品牌知名度,5G网络的覆盖能间接带动其智能手机业务的扩张。

华为也向外界传递了其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能力,从当下其智慧屏透露的战略来看,其鸿蒙操作系统或将优先在物联网领域试水,它走的或许是一条曲线救国的路线,通过在电视等物联网产品领域切入,当系统生态它成长到一定规模,反哺智能手机业务就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

其次是华为的产品创新形象表现在GPU Turbo、华为超级文件系统(EROFS)、方舟编译器系统优化与三摄拍照、5G基带芯片等层面的突破,这更多是试图突破Android系统的软肋,抹平与iOS系统层面的差距。

而5G打的是苹果的软肋,华为的巴龙5000是单片多模的5G基带芯片,同时支持2/3/4/5G网络,兼容性强,试图争夺前期消费者与客户上保持先发优势。

而通信能力与基带芯片能力是苹果的短板。笔者曾多次指出,iOS是支撑苹果品牌溢价的王牌,但5G支持低延迟和大容量的GB 级、更快的网络与速度,带来更高的清晰度和更流畅快速的体验。配合Android系统体验的优化,系统体验差距逐步弥合是一种大势。

5G手机带来的品牌溢价要超过4G时代,带动的是高端市场的增长。

我们如果从这些年来华为与苹果的对比可以知道,华为在逐步补齐它的短板,包括芯片、供应链、系统等层面,并强化它的主场优势——5G。

但从苹果这端来看,也开始将控制核心技术作为主要目标,比如说目前计划对英特尔基带芯片业务的收购,补齐自身短板并有意识的提升研发费用。

不过,虽然苹果与高通恢复合作意味着苹果在5G基带上的供应有了保证,但苹果当前利润优先的路子并没有改变,这或将持续影响到iPhone的出货与市场份额扩展。

甚至目前苹果在高端市场的主阵地正在失守。在Counterpoint Research给出的最新统计报告中,在400美元(约合2684元)以上的智能机品牌中,苹果占比从58%降到51%、三星从23%降到22%,华为从8%涨到了10%,OPPO从1%涨到了6%。在2016年前后,苹果在高端市场曾经占据80%的市场份额,到如今高端市场有一半的市场已经不再属于苹果。

用户争夺与转移,华为与苹果的下半场之争已开始

这意味着苹果这些年并没有把自身的护城河挖的更深,苹果在通信技术专利、基带芯片自主供应研发能力的短板并没有补齐,苹果的品牌溢价与高端品牌形象也没有处于持续性的上行态势。

4下半场之争已开始

苹果如何看待这些竞争对手变得越来越强,在外界看来一个是个谜。库克在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它把华为当做强大的竞争对手,并不会刻意去关注。这背后透露出来的含义或许是,华为手机业务的高速发展,已经令苹果公司有所重视。

苹果的防御意识已经越来越明显。

我们会发现,从在去年到今年内iPhone降价频率明显要超过往年,当前iPhoneXR、iPhone 8系列等产品都已经降到了5000元档价位。

另一方面,苹果引入京东方的背后,其实是抢夺供应链资源,从过去京东方屏幕几乎是华为独享,从华为Mate 20系列到华为Mate X都采用了京东方的OLED屏幕。而苹果的加入,本质上试图掌控或者分流华为的供应链资源。

此外,从产品层面来看,苹果后发之人的策略也体现在iPhone11系列上,从iPhone11已有的曝光消息来看,从浴霸造型的三摄到无线反向充电,基本都是对华为产品具备高辨识度的功能点进行跟进模仿。

很明显,苹果试图通过将华为的优势功能点进行覆盖并且与iOS系统整合,成为其自身产品的亮点,并对华为旗舰卖点形成挤压效应。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