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大败局之金立溃败:过度营销后留下了负债200亿的一地鸡毛
来源:甲方研究社(ID:jiafangribao) 编者按: 权威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市场,华为、OPPO、vivo、小米四家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达到了42%。另外一家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报告也显示,在中国市场,这四家厂商更是垄断了超过70%的份额。 随着华为、OPPO、vivo、小米在国产手机阵营中的地位彻底稳固,留给其他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少,曾经金立、魅族、酷派等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也渐渐走向了没落。 甲方研究社近日发起系列策划,复盘国产手机大败局,从这些手机厂商的身影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期:金立溃败 2018年11月23日,界面新闻的一篇深度稿件《复盘金立败局》,突然之间就把老牌手机厂商金立放在了聚光灯下。尽管“破产”新闻已经传出了一年,但在这篇稿件中,界面新闻还是投出了一枚重磅炸弹: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在赌博上输了超过100亿。 或许金立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以这种方式成为头条。尽管在华为、小米、OV的巨大攻势之下,金立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但根据研究机构GfK的数据显示,2017年金立手机在中国的销量为1494万部,仍排名第七。 界面新闻的这篇报道成为压垮金立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金立方面表示“没有100亿这么多”,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专利拍卖出售、资产清算等等。从当年的国产手机第一阵营到负债200亿、破产重组,金立留给我们的教训有很多。 01 来自小霸王和VCD产业的手机创业者 相比于余承东、雷军、罗永浩这样的手机圈“网红”,刘立荣显得格外低调,外界的报道也少之又少。我们仅能根据有限的资料,简单勾勒出刘立荣过往的一些经历。 刘立荣生于1972年,1990年考取了中南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刘立荣先是被分配到了天津有色金属研究院。在90年代中期,研究院的一份工作绝对可以称得上“体面”,但刘立荣并不安分,毕业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5年,南下广州,开启了 “广漂”生涯。 在创办金立之前,刘立荣有两段重要的履历。第一段是在1996年,刘立荣加入了小霸王。小霸王在90年代可谓是红极一时,据公开报道,小霸王1995年的销售额翻升至10亿元,和娃哈哈相当,段永平给工人包钱的报纸,甚至都有几十捆。 来到小霸王的刘立荣,成为了一名技术主管,公司还分给他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但小霸王带给他的并不是金钱等物质激励,而是刘立荣的一位伯乐——杨明贵。 随着段永平在1996年离开了小霸王,公司内部也开始分崩离析,很多公司高管纷纷出走,其中就包括时任小霸王副总裁的杨明贵。1998年杨明贵离职创业,在东莞组建金正集团,主营VCD生意,并带走了一位得力干将,就是刘立荣,而这也是刘立荣的第二段重要履历。 当时,25岁的刘立荣就任命为金正集团常务副总裁。尽管一段时间内,“真金不拍火炼——金正VCD”、“苹果熟了——金正DVD”等广告语响彻街头,但金正的好日子并不长。 进入到21世纪后,金正因为其供应商叶小凡走私案而受到牵连,刘立荣甚至被监视居住,反复审查半年后,刘立荣才摆脱走私干系。与此同时,杨明贵移民加拿大,刘立荣的金正生涯也宣告结束。 2002年8月,在经销商的建议下,刘立荣创办了一家手机公司,起名叫“金立”,其寓意是“从金正出来,刘立荣开始了自立。”时年30岁的刘立荣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自此进入手机行业,并真正成为了一名企业当家人。 02 明星效应让金立尝到了甜头 2003年1月,在成立不到半年的时候,金立就推出了首部产品——Gionee303手机。但在成立最初的三年时间里,金立的日子并不好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手机生产牌照,金立只能借用天时达的品牌做贴牌生意。 据金立集团副总裁李三保回忆:“做贴牌就意味着金立每卖出一台手机,就要给天时达(拥有牌照的品牌方)几十块钱抽成,这样一年下来就要多花出去几千万,而且最关键的是没有牌照就不允许打广告。” 2005年,金立获得了工信部颁发的GSM和CDMA双牌照,并且得到了年产700万台的许可。凭借着做贴牌的经验,刘立荣开始打算在手机市场大施拳脚,同时做出了一个日后让金立快速崛起的决定:邀请天皇巨星刘德华做代言。 至今没有公开信息披露刘德华当年的代言费,但联想到刘德华如日中天的地位,用现在的话说,“天价代言费”也不为过。 于是,在著名导演冯小刚的操刀下,刘德华的个人形象与“金品质,立天下”的广告词开始在央视刷屏,同时也为金立带来了足够高的关注度,让金立手机的月销量瞬间突破 25 万部,当年度月销量最高达到了40万部。 尝到明星效应甜头的金立,在2006年开启了新一轮进攻,电视广告投放从央视扩散到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等热门地方台,投放形式也从广告转向冠名,曾名声大噪的电视剧《金枝欲孽》以及“选秀鼻祖”综艺节目《超级女声》均由金立冠名。 与此同时,“不要2998、也不要1998,只要998”这样的洗脑电视购物广告,也在大街小巷传播开,将金立的知名度带到了新的高度。 狂轰乱炸的营销,所起到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06年,金立手机累计销量达到了400万台, 2007年直接翻番,超过了800万台。到2008年,金立手机年度总销量突破1000万台,成为当时国产手机中销量最高的品牌。 03 败局复盘 凭借着在手机市场的先发优势,金立很快就在国产手机中确立了第一阵营的地位,在波导、夏新、熊猫、科健等第一代国产手机都被历史淘汰的情况下,金立始终在行业内有较高的话语权。2011年金立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2100万台,成为国产手机的领头羊。 凭借着巨大的领先优势,金立成为当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合作伙伴,其智能手机也成为博鳌亚洲论坛指定商务手机。2011年年底,金立高调发布了全线智能手机产品,同时在201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金立将旗下天鉴系列的第一款产品GN380当做礼物,赠送给众多与会嘉宾。 在论坛上,刘立荣也放出了豪言:“放眼全球市场、争取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保持超越竞争对手的效率,未来金立的出货量目标一定是亿级的。” 但没人会想到,这会是金立最后的辉煌。在随之开启的智能手机时代,金立开始渐渐掉队,“中华酷联”横行无阻的时候,金立就已经不再是第一阵营的手机品牌,而到了“华米OV”的时代,金立则彻底被甩开了差距,仅仅在投入营销最猛的2016年,把销量冲到了4000万台。即使是这样,金立当年度的销量距离全球第五的vivo还有3700万的差距,市场份额为2.7%。 金立的溃退不能完全归咎于刘立荣的赌博,在“甲方研究社”看来,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金立的智能手机来得太晚。2007年,随着首款iPhone的诞生,智能手机时代正式开启,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HTC等国际巨头纷纷跟进。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