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搜索优化 > 正文

中国芯片突围战,是科技史上最悲壮的长征

发布时间:2019-06-03 23:05:22 所属栏目:搜索优化 来源:智通财经网
导读:要闻 中国芯片突围战,是科技史上最悲壮的长征2019年5月18日 15:20:26虎嗅 本文转自“虎嗅网”,作者郭一刀。 “我们害怕华为站起来后,举起世界的旗帜反垄断。”多年前,时任微软(MSFT.US)总裁史蒂夫·鲍尔默、思科(CSCO.US)CEO约翰·钱伯斯在和华为创

AI企业在中国遍地开花。如果说AI领域要打仗,AI芯片就是军火。无数人盯上了这门生意,依图这样的AI独角兽打起了自建“军工厂”的念头,更有无数资本闻风而动想分一杯羹。值得反思的是,我们所熟悉的那套融资烧钱打消耗的互联网打法,是正确的吗,适用于芯片行业吗?

从使用设备来看,AI芯片分为终端和云端两种。

终端很好理解,比如手机里除了5G基带芯片,当然也需要一些跑AI算法的芯片当然也会需要一些:华为的AI芯片更多的是服务摄像头拍出更好的照片,苹果的AI是为了更好的图像处理效果。云端芯片也有依图、寒武纪、阿里、百度等等选手参与,一种商业模式是先找好架构,针对自身擅长的业务设计出契合的芯片,再自己使用加强自己的算法,然后对外直接输出服务而不是买芯片。

中国芯片突围战,是科技史上最悲壮的长征

从算法步骤来看,AI芯片分为训练和推断两类。

机器学习一般就分为这两步:先输入大量数据,训练出网络模型;再利用此模型,推断新数据的结果(比如语音识别说了什么,面部识别此人是谁)。其中训练过程设计海量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目前主流选择是适合并行运算的英伟达GPU,但这并不是最优解,谷歌为此设计出了自己的TPU芯片,阿里也有此意向;而推断环节的可用芯片更是五花八门。

从CPU到GPU,再到偏通用的FPGA芯片和针对功能定制的ASIC芯片,其针对特定AI功能的倾向逐渐加深。这意味着从通用芯片年代积累下来的技术少,壁垒低,未来可探索空间高,机会更多。

更何况,这些都只是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芯片,运算器和存储器分离,只能单纯的提升运算速度,却很难压缩数据访问消耗的时间。因此,类脑芯片的构想也逐渐出现在了学术界和产业界。

因此可以说,AI芯片几乎是一个另类的领域。不说是一片空白,但它至少很新,给了AI芯片从业者们“回到过去”重新竞争的机会。其中更有国家队的身影和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的科创板问世,互联网已经诞生了无数的巨头独角兽,下一颗未来之星难保不会是芯片企业。

当然,赛道热领域多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随意蹭热度。国内四大AI独角兽之一依图内部人士的看法是:算法即芯片的时代,相近的算法和应用的需求同样会导致产生相近的芯片设计。由此,也会产生竞争。

比如以人脸识别技术领先著称的依图,和以自动驾驶技术领先的特斯拉,本质上都是要有视觉识别能力,这就导致算法对AI芯片提出了相似的设计需求。“不该说今年是AI芯片爆发的一年,而是AI芯片交卷的一年,AI芯片良莠不齐的乱象即将面临考核。”上述依图内部人士表示。

结语

细数半导体行业,PC时代诞生了英特尔(INTC.US),移动互联网造就了高通(QCOM.US)和苹果(AAPL.US),5G和人工智能时代这个全新的机会,谁又能成为霸主呢?

不管是追精度、还是设计新架构、亦或是给晶体管裹铁皮,甚至是直接追求化学物半导体(泛指各种不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材料),芯片到底该怎么追,很难讲,但可以肯定的是,能不能成为AI时代里的Intel,跟能不能打败现在的Intel基本没有关系。

这已经是一种幸运了,中兴(00763)事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余音绕梁, 5G时代AI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奋起直追。

想要中国芯,这是最好的年代。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本文由 棱镜深网授权 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299879.html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