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能手机多品牌终归“利润战”,荣耀小米VO谁能更赚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能相对论(aixdlun),作者 | 佘凯文 前些日子,IDC发布预测称“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下滑2.2%,到2020年或将迎来反弹,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1.6%。主要得益于5G网络的逐渐商用。IDC称,5G网络的逐渐普及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反弹的一线希望。” 国内市场方面,IDC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9,790万台,同比下降6.1%。2019年上半年整体出货量约1.8亿台,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4%。 5G究竟能否成为“希望”,以目前的各大品牌公布的5G手机价格、运营商资费价格、网络覆盖、应用场景来看,短时间5G成不了救世主,而为了应对市场下行带来的“增长焦虑”,从年初开始,各家似乎都认为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抢占下行市场,“密集轰炸”之后是“子品牌扎堆”? 目前,纵观整个智能手机行业,除了苹果依旧保持一年一个系列的发布速度,其他品牌都早已打造出了多个产品线,每年都有至少几款多到十几款的新机上市。 仅2018年,荣耀共发布13款新品、小米(含红米)共发布14款、OPPO为11款、vivo多达到16款。在2018年头两个月甚至在各大品牌的联手下,缔造出了“百款新机出世”的奇特场面。 2019年,多频次的新机发布依然在延续,以荣耀和小米为例,截止到9月11日,荣耀共发布8款新品,小米(含红米)共发布13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再加上其他品牌,如OPPO、vivo及他们子品牌们,虽然没有2018年那么“疯狂”,但显然脚步并没有慢下来。 除了快速的更新迭代,2019年子品牌战略成了各大手机厂商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在年初,培育5年的红米正式脱离小米独立运营;紧随其后是vivo宣布推出子品牌IQOO;再然后不敢寂寞的OPPO将诞生于印度的Realme带回国内,同时宣布推出新品牌Reno。 至此,国内手机的巨头们终于都正式走向了双品牌或多品牌路线。 但市场无论对于“密集轰炸”或是“多品牌策略”都抱有疑问,在很多用户看来,不过是厂商们的又一次“换壳游戏”。毕竟,这类打法,在以前一直都是厂商们的拿手好戏,并且无往不利。 现在来看,两种模式并未带来太大的建树,原因在于为了不使自己泯然于众,在性能参数更迭之后,却因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使得本来出发点是打造差异化,最后的结局却依然是回到了统一标准。 当然,厂商们需要通过高频的推出新机来保持自己的曝光度,保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无可厚非,也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市场目光,在细分市场有所作为。可这种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包括三星、苹果在内已经难以在愈发成熟的智能手机产品上做出较大革新,多线发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瓶颈压力,甚至运营成本还要大过收益,讲道理厂商们自己或许也都知道,那又是什么驱使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友商”竞争加剧,一边往上,一边向下 高频的新机发布也好,走向双品牌或多品牌策略也好,其实都是厂商们在市场萎缩,竞争加剧之后的焦虑与无奈。 1、小米或现“布里丹毛驴效应” 小米近年来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越来越不像自己理想的样子,好在还有印度市场做支撑。红米独立,小米进驻高端市场,以现在的结果来看,并没能取得想象中的成绩,反而给市场一种更加不确定性。 简单来说“布里丹毛驴效应”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最后导致毛驴饿死。如今的小米在分离红米,发布小米9时,决议进军高端市场,而以今年的新款数量情况来看,重心却依然在红米的中低端市场,自2月小米9发布市场反馈不佳,之后大半年时间没有新的对策,小米CC的发布更加显示出小米的犹豫不决,是坚持高端市场的“不服就干”?还是回到中低端细分市场抢“口粮”?显然小米还有些摇摆。 最新消息是小米9 PRO 5G版将在9月24日发布,对于小米能否真正顺利跻身高端市场,这将是一次考验。 2、OV高调“上线” OV对于多品牌战略的跟进,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是“被逼无奈”,在华为、小米相继推出双品牌攻占多层市场之后,本着“有没有用不重要,你有我也要有”的心态,硬生生的求“合群”;其次是一直在线下稳扎稳打,但介于市场不景气,也不得不做出改变。 IQOO和Reno相继上线,作用在于一方面能让OV更加专注于现有中低端市场;另一方面则是一次大胆尝试。所以与小米、华为不同的是,OV的子品牌并不是继续“向下”深入,而是“向上”进攻,IQOO和Reno都定位于高端市场,想要分一杯羹。 仅以米OV来做比较,其实OV的战略要优于小米,小米用“小米”进军高端,将会遇到市场认知等方面的巨大障碍,今年的市场反馈也确实如此体现。而像OV一样用子品牌进军高端,市场对于这两个品牌并没有形成定式认知,不会将主品牌例如“性价比”、“低端机”等印象加在他们身上,使得他们没有“负担”更容易突围。 3、华为全球压力大,破局需要靠荣耀 华为是国内“四大巨头”中最早将子品牌独立推出的。相对米OV及其他品牌来说,华为的压力其实是最小的,依靠国内市场的力挺,在整体向下的大背景下不降反升。 但是华为没有压力吗?显然也有,首先是国外市场,美国政府的打压从上半年持续至今,今年华为海外销量不容乐观;而国内方面,虽然没了老对手苹果和三星,但后来者米OV同样在虎视眈眈,除了上面说到相继进军高端市场外,类似上个月成立“米OV互传联盟”显然是在对标华为Share。 所以,今年荣耀将成为华为破局的头把利,这就解释了为何荣耀今年新款发布数量丝毫没有停步的意思,且据外界消息,荣耀在之后的每个月都将会有新品上市,进一步切割细分市场。 “利润”仍是最大痛点 再看看苹果,在大环境下苹果“焦虑”吗?在外界看来,苹果焦虑得不行。而苹果自己呢? 首先,苹果的节奏并未被打乱,既没走上多品牌化也未开启高频轰炸,发布节奏还是自己掌控;其次,风头正热的5G和折叠屏,苹果也慢人一步。在外界看来苹果的行为和鸵鸟无异,但谁又能说不是自信? 要问是什么给了苹果自信的资本?是利润。之前,Counterpoint曾发布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对2018年高端手机市场进行了分析。 数据显示,苹果公司旗下的iPhone,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73%的利润;三星占据13%的利润;而华米OV共同占据13%,其中华为占5%;要知道,这还是在苹果市场份额大不如前之时。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