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阿里健康:规模由小到大,速度由快变慢

发布时间:2020-01-02 18:29:12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A5专栏 
导读:近几年,油腻、赘肉、脱发头秃等词汇频频出现,年轻人群体刮起了一阵养生风。敷最贵的面膜,吃最贵的保健品,涂最贵眼霜,熬最深的夜这句话成为网友们调侃当下所谓养生行为的经典语句。 与此同时,互联网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国人对医疗的重视程度正逐步提升

阿里健康难过政策关,尤其是处方药品的售卖,而这也是医药电商平台们不易翻越的一道坎。12月1日新施行的《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通过网络销售药品,应当遵守本法有关药品经营的规定。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

虽然,文件未明确禁止“互联网医院+处方药”的医药电商模式,但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国内医院仍是我国处方药销售市场的主要渠道,况且,医疗用品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医院药房的质量保障性更高,推行网售处方药的动力明显不足。

另外,最为关键的是阿里健康平台所销售的多数药品不能够进行医保报销,这极大地削弱了消费者在平台进行购买的意愿。加之,如何处理好药品回扣、二次议价等医药流通环节繁杂的利益问题也萦绕着阿里健康。

另一边,各路兵家不断入场医药领域。 百度成立AI创新业务部(百度灵医),对外收购康夫子和投资东软、思创医惠,专注发力AI医疗场景应用,并发布了业内首个《AI眼底彩照标注》团体标准。腾讯则聚焦于电子健康卡、医保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与飞利浦、诺华制药以及赛诺菲等药企合作,开始布局AI医疗。

此外,还有京东健康这名后来者。今年5月份,京东宣布整合旗下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健康城市等业务,成立“京东健康”子集团,当下已经完成10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近500亿元人民币。据京东官方透露,目前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上有20多万名医生,1000多家二级以上的医院,付费问诊每个月会超过100%。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携资金和流量涉足其中,阿里健康面对的形势必将更加严峻。

医美业务暗含隐忧

随着当下的医疗技术日益成熟,求美者需求越发旺盛,医美行业便是阿里健康业务拓展的最佳领域。

据《2019全球医美消费者趋势报告》披露,中国女性人均医美消费已达690美元左右,远高于第二位的韩国,位居全球第一。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服务行业总收入规模达到1217亿元,预计行业收入规模到2023年将达到 3601亿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提高至24.2%。

不难看出,中国互联医美领域是一块巨型的“蛋糕”。

今年9月初,阿里健康联合众多医美行业品牌、医疗机构和服务商正式发布了天猫医美“焕新计划”,同时建立的“安心美颜”联盟,通过联动上下游,帮助消费者享受更为专业透明的医美服务。官方资料显示,2019年天猫“618”期间医美业绩同比增长572%。

只是,对这块“蛋糕”垂涎欲滴的还有新氧、悦美、美尔贝、更美、美黛拉、美呗等多家公司,甚至连美团也已经入局。据美团点评官方披露,其医美业务在2019年一季度实现了超过两倍的同比收入增长,美团医美在618和双11期间的线上交易额分别为6.7亿元、15.3亿元。

然而,除了面对逐渐拥挤的医美赛道之外,线下门店是阿里健康医美业务扩张的一个障碍。

当前,阿里健康虽携手天猫、手淘、饿了么口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等诸多平台进行导流,但医疗美容服务最终还是要回归线下才能够完成这一整套的服务体系。或许,阿里健康会选择与传统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来弥补,可是其服务质量也是难以保证。

这几年医美风口渐起,创业者、互联网企业、医疗机构纷纷入局,而医美高速发展也催生出大批非正规机构,医美市场鱼龙混杂。同时,基于医疗的特殊性,医美器械及材料的进购开销较高,业内使用劣质药物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整体来看,市场环境恶劣,竞争对手强劲,阿里健康的医美之路并不好走。

智慧医疗,迷雾重重

智慧医疗市场一片蓝海。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457亿元。预计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05%,2022年将达到1142亿元。

基于阿里云计算、大数据等科研基础,阿里健康的智慧医疗业务迅速铺张开来。

据官方资料显示,阿里健康先后推出定位医生助手的“ET医疗大脑2.0”、主打医学影象的医疗AI“Doctor You”、医学智库“医知鹿”等项目。目前,阿里健康的智慧医疗业务已涵盖人工智能、互联网医学联盟、医学科研平台、临床辅助决策系统、远程影像平台、区块链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等多个层面。

受益于阿里集团的技术优势,阿里健康智慧医疗进展神速。报告显示,期内包含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医疗等创新服务项目的收入达到0.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7%。截止2019年9月底,支付宝已经签约的医疗机构数量超过11000家,其中二级和三级医院数量超过3600家。2019年9月在医院场景下使用支付宝医疗健康服务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1700万,同比增长逾41.7%。

医疗团队方面,据阿里健康的财报数据,截止2019年9月底,与公司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超过27000人,其中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占比过半,达到18000人。只是,智慧医疗行业毕竟是个新兴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乏问题残存。

首先,行业研发费用高、投入周期长。 众所周知,技术方面的开发免不了投入高昂的研发经费,这也反映在阿里健康的财报数据中。报表显示,2019年上半年,产品开发支出为人民币1.3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3亿元涨幅达30.3%,亏损金额为760万元。

当然面临这一问题的不只阿里健康一家。号称“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在今年上半年研发运营费用有5.44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76亿元增加44.7%,四年累计亏损达30亿元;1药网2019年第三季度的运营开支为人民币1.654亿元(约合2310万美元),同比增长13.7%。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健康官方还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支付宝医疗健康服务用户群,推进线下医院信息化升级改造。能够预见,阿里健康要实现盈利仍需度过一段漫长且煎熬的时光。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