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IDCC2020上海站】UCloud优刻得王凯:新基建助力在线经济

发布时间:2020-08-27 17:39:15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中国IDC圈
导读:2020年8月27日,国内云计算和数据中心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中国IDC行业标志性盛会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第二站IDCC2020 长三角新基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举办。 本次IDCC2020"融合线下、线上会议优点,首次以现场会议+线上多平

再往下深入,我们比较关注的就是工业互联网,从2019年开始,整个消费互联网产业达到了一定的瓶颈,2C端随着人口红利和开发逐渐饱和,到达了一定的瓶颈。但是我觉得还有一块产业是我们以前忽略没有做得很好的,就是工业互联网,我们有一些合作伙伴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有很多建树,比如说品控,这些需要的不是IaaS的能力了,我们努力希望通过IaaS叠加公有云PaaS的能力,再叠加IoT的能力,和互联网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这样一个体系。前几天我们CEO去青岛也是说跟青岛的市政府共同构建青岛的工业产业云基地,也是希望将互联网高密的产业级的应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进一步的使用。

UCloud重点布局的是智慧城市,UCloud作为一家云公司,没有能力和百分之百的把握构建一个所谓的智慧城市,但是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领域当中跟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构建领域,UCloud说的最多的是中立和开放,我们愿意打造开放的平台,实现数据流通,和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这个体系,这里几个例子我有不再念了。

这个也是几个案例,刚才介绍完了公司,我们回归大会的主题,刚才说IDC上海站长三角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论坛,我们认为从宏观层面,整个长三角,整个新基建,或者在线经济发展的场景,我们公司认为是比较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这一页政策,4月13日是上海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经信委聚焦了12大发展重点,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等,这些都是通过5G、AI、算力、互联网等技术将传统经济、线下经济、出行领域所有的领域串联起来打造了一个新的经济形势,这个发文并不代表什么,但是代表政府对于整个在线经济体系构建知识的态度和目标。

再看一个,这个是5月7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这个就是真实的作为政府侧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核心就是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这代表了我们政府侧在长三角地区,不光是上海,对整个新基建的态度、目标和策略。前不久大家也知道,上海市的能耗指标已经批下来了,以前上海能耗指标非常难申请的,但是现在经济形势和政府政策都向着宽松的层面演进。

我们分析整个上海,不光上海,整个长三角我从公有云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为什么说它适合在线经济的发展,我们分析有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市场优势,我们之前知道国外数据中心兴起以后,不光是北上广深来建,有很多远端,包括微软,包括Google他们会有新技术的演进,提到很多新的方案,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全球范围之内,真正核心的数字化产业的核心聚焦点永远是核心密集区,所有信息化产业的受益者永远是人。国际上看,像新加坡、香港、东京、北美,核心的城市是信息产业密集区,这才能构建出算力支持,这些才是我们新基建,包括5G、数据中心构建的基石,市场永远是正常的导向。我们认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决定了市场导向决定了供给能力。

第二,生态优势,整个长三角经济繁荣、人才吸引力强,应用众多。疫情产生之后,我们不是说叫无所事事,恰恰相反,新的公司、新的业务模式快速的兴起,整个是创新领域和人才领域足够强才能够代替产业的发展。

第三,金融优势。长三角地区金融很聚焦,金融环境很良好。

第四,科创优势。长三角地区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好,就构建了信息化的基础。

未来我们判断从云计算或者从新基建的视角判断世界是这样的,世界是智能化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可能是全部靠数据流通,整个工业制造业随着产能产值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它的能量或者对世界的改变到了一定瓶颈,但是信息化的时代刚刚到来,我们认识到所有的东西可以数据化,云计算作为新基建的基石,是智能世界的心脏,而大数据我们认为是这个世界的血液,可以把信息汇聚,AI、5G和IoT,一方面可以让数据活起来,一方面触达每一个边边角角,这是我们对世界的一个构想。

但是谈完新基建的时候,我简单说一下传统基建,我们自己做新基建,不光我们IDC圈的朋友们在聊,跟传统的朋友也在聊,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有差异,差异在哪里呢?第一,比如说传统基建是政府主导,铁公基,相对单一,但是这都不关键,最关键的传统基建的效应是逐步传递的。我们修一条路可以带来人便于流通,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能带来经济的繁荣和产业发展,不是人流通以后马上可以跳过去。但是新基建不一样,这不是政府主导,是多元主导,有企业,有生态,因为每一个利益方在信息流通当中都是主体。

第二,是数字孪生世界,整个渗透性非常强,以前说突然有一天发现消灭你与你何干,新基建就是这种感觉,手机支付代替了钱包和ATM,快递员代替了超市的方便面,这个不是递进式的产业发展,是规模成熟效应的发展,我们认为新基建是经济社会转型的产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成熟规模效应,不像原来是递进式发展。

有没有相同之处?也有,周期长,依赖于政府的协同效应,基建也是依赖政府的政策,重投资、长周期。

第二个思路是新基建新不新?我觉得新基建不新,跟2010年讨论云计算是一样的,有人说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新基建我个人觉得也是这样,所有技术演进在一定场景之下都是一个始终在演进的过程,但是是否带来质的飞跃,坦率的说不一定,大家都是做技术的,大家比我更清楚。

有两点思考是不一样的,第一是新在规模,为什么规模很重要,我们做技术会发现基于海量应用下的优化才有价值,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解决经济效益,新基建在海量规模场景之下,以前没有被使用的场景优化才提上来。其实所有技术解决的都是技术经济学的问题,在规模效应之下所有的技术创新就会带来海量的影响,这是新基建跟之前有一段时间我们谈论产业变化不一样的地方。

另一个方面是数字孪生,也就是场景。大家都记得,我们以前的手机3G的时候看文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大家看的都是视频,视频本身的存在催生了新基建的价值,突然有一天意识到数据非常多,我前几天跟一家公司交流,说整个人体的DNA,每个人的DNA可以存多少G,大家忽然发现所有的信息资产非常重要,并且要长期信息化的保存。由于海量信息的爆炸,这个场景促使我们新基建整个产生的价值可以说是递进式、阶梯式发挥出来,这两点才是新基建相对于我们之前说的差异到底有哪里。

再说说公司,公司还有云计算,我列了一个图,上游、下游和中游,我们的客户应用都是在下游,上游是基础设施的供应商非常多,中游是什么呢?就是IT基础架构的服务能力,有IDC公司,有运营商,有PaaS服务商,有IaaS服务商,最终都是一个整体。

这个图也是我想分享的,未来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整个云计算和整个新基建既是依托的关系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相互扶持。下面这个看不太清楚,云计算在整个服务器产业的占比达到了49%。

说一下UCloud的布局,我们的理念永远是云平台的布局,希望基于我们的分析,国内还是希望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核心地区布局,但是云平台和IDC行业的布局不太一样,我们向乌兰察布、内蒙布局。

上周我刚刚从内蒙回来,我们乌兰察布的数据中心刚刚封顶,青浦的数据中心刚刚开工,我们希望把运营能力和和新技术的结合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应用起来,这点是我们的初衷,就像我们说的高压直流、高密。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