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平台:三大问题与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这一讲的内容,你将会掌握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
云计算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云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G 的发展对云计算会带来哪些影响?
这个模块我给你分享了云计算
内容看点 通过阅读这一讲的内容,你将会掌握以下3个问题的答案: 云计算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云计算平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G 的发展对云计算会带来哪些影响? 这个模块我给你分享了云计算平台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亚马逊和谷歌两个主要的云计算平台,以及它们在云计算业务上的不同发展策略和思路。 这一讲,我们从云服务平台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入手,来说说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所带来的产业机会。 一、云计算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云计算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产业,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云平台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庞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导致需要配置的硬件设备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第二,云平台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按照《福布斯》杂志的统计,在商业和企业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平均利用率仅5%到15%。这无疑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 第三,网络速度问题,大家都了解这是云计算服务的限制性环节。 而即将到来的 5G 的全面铺设,是云服务的重大利好。尤其云服务如果能做到对地面的现实场景提供无缝支持的话,不光要有足够的带宽,更重要的是响应速度要快,5G 标准在这方面有实质性的提升,要求延时不能超过1毫秒。 面对上述挑战,各大云服务商对未来方向展开了各种探索,并且已经达成一些共识,下面详细解释下云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机会。 前几讲我说过,当前的云计算平台,说白了,就是把个人和企业使用的计算机,搬到了几个大型数据中心,统一集中管理。随着云计算越来越普遍,当前的数据中心的结构却越来越复杂。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它把原来每个用户需要负责的 IT 架构的运行和维护任务,转移到了数据中心里。而目前数据中心的结构,跟几十年前没啥变化,仍然是传统的基础设施,就是服务器之类的硬件资源在数量上的简单扩展。 这样的结果是,在这类传统模式中,企业业务发展速度会受到 IT 部门能提供的资源的限制。 比如,一个只能同时服务1千个用户的在线系统,如果突然要求同时能支持10万个用户,这对于传统数据中心是很难满足的。 原因在于,这种数据中心是由硬件驱动的,每个硬件组件都是专门针对特定的工作。如果想要扩展新的功能,就需要配置新的硬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而且当任务完成后,新增的硬件也无法撤销。 而今天的数据中心在这种过度扩展中,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这会导致一个后果,那就是运行维护和管理成本大增,需要计算、存储和网络工程师花费大量精力。 这个现状与数据中心现代化的要求,也就是提供容易扩展的 IT 应用服务,这两者之间形成了矛盾。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供更快、易扩展、运维成本低的服务呢? 二、超融合基础架构 近几年来,在云计算领域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 “超融合基础架构”,英文叫 Hyper 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先解释下概念: 所谓超融合,就是把计算、存储、网络等功能融合到一台标准机器单元中云计算平台技术,然后用标准以太网把多套设备融合后扩展,最终通过一个统一的软件平台,实现对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 前面我提过,传统数据中心都是基于专门的硬件实现功能。 比如说,存储空间不够了,怎么办呢? 传统做法是,购买新的存储设备,以及新的文件服务器去管理这些存储空间。此外,还要把这些存储设备连入现有的系统,这又可能会涉及网络和管理软件的重新设计,还要考虑是否与现有系统兼容。总之,非常麻烦。 而在超融合架构下,只需要多接入几个机器单元就能实现存储空间扩容。 这种超融合架构背后的核心理念,就叫: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oftware Defined Data Center 。 那什么是“软件定义”呢? 软件定义是相对硬件定义而言的,早期考虑工业化大规模制造,降低成本和复杂度,很多功能直接内嵌在硬件设备里,这种就叫“硬件定义”。它们相对固化,不提供或者仅仅提供很少的对外接口,功能也缺乏灵活性。 而一个软件定义的设备,是智能化、可定制、灵活的。主要包括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计算等。 用手机打比方: 很早以前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这种把功能固化的手机就是“硬件定义”的手机,后来增加了更多功能,如闹铃、听音乐等;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通过开放手机的编程接口,就能开发各种应用。而每个人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在手机上安装不同的应用,实现不同的功能,现在每个人的手机应用都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成为了“软件定义”的手机。 软件定义,实际上就是把硬件和软件分开,把通过硬件可以完成的部分,按需求以服务接口的形式用软件呈现。一个软件定义的设备是智能化的、可定制的、灵活可变的,并能按需调用。 比如在一个有多个品牌、容量、不同速度的磁盘列阵上使用软件定义存储,用户只需要提出存储任务的要求,说明是电影视频的大文件,还是数量众多的小文件,以及访问磁盘的模式,是反复改写还是只读访问。存储设备会自动按需求,统一分配最合适的磁盘,而用户不需要关心细节。 这就像你用电,只要插上电源插头,不需要关心电是水力发电、燃煤发电还是太阳能发电一样。 总的说来: 通过软件定义的超融合架构,能实现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智能化,把繁杂的任务变得简单容易处理,并节省部署和维护成本,真正把人从艰巨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 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是软件定义,而超融合基础架构方案,目前主要专注于软件定义存储。 三、无服务器计算 介绍完能简化数据中心结构的方案,我们来看看提高云服务平台利用效率的方案。 亚马逊 AWS 的首席技术官 Andy Jassy 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称: 无服务器计算会是软件界的下一场革命。 先解释下什么叫无服务器计算 Serverless Computing,这里 Server 表示的是服务器端软件平台,通常一个在线系统需要在服务器上运行一个服务器端软件。 比如常见的 Web 服务器,都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服务器端的软件,用来支持各种应用在上面运行。而英文中 less 的后缀是没有的意思。所以,这儿的 Serverless 不是指不需要计算机,而是指用户不需要自己运行服务器端软件。 如果不用服务器端软件,如何给用户提供服务呢? Serverless 是一种更加“碎片化”的软件提供的思路,就是把业务实现的能力分解成了一个个的功能函数,我们称之为“函数即服务”,Function as a Services,简称为 FaaS。 实际上,Serverless 架构就是用轻量级的微服务 Micro-service 架构来替代服务器。 也就是说,这种服务所需要的资源,相对于目前的基础架构服务和平台服务这样的重量级服务来说,要少得多,所以叫轻量级。而所谓的“函数” Function 提供的是相比微服务更加细小的程序单元,供开发者直接调用。 比如你开了一家创业公司,计划把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部署在云平台提供的网络服务器上。但是刚开始用户访问量不是很多,如果365天24小时地在云端运行应用程序就会很浪费,实际上也没有必要无间断地运行这个服务。 你可以把代码存储在云端,只有当用户访问时,才调入相应的计算机资源执行代码,运行完之后,就不再占用计算机资源,这个就是 FaaS。 它最显著的好处是,降低基础设施的成本,以及运营、开发人员。 比如系统架构师和运维工程师的人力成本,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理论上,能把现在的5%到15%利用率提高到80%到90%以上。从用户角度来说,还能按次收费。 拿 AWS Lambda 架构来说,每月前100万次免费,之后每100万次访问0.20美元,大约1块3毛人民币,非常便宜。 除了亚马逊,其他例如 Google Cloud Functions、Microsoft Azure Functions、IBM Open Whisk 都提供 Serverless 架构的服务。 当然, 这种设计也会使得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度大大增加,你调用的函数都是平台特有的,如果转到其他平台上,很难保证程序同样运转。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解决兼容问题的思路,但从趋势的角度看,很可能未来平台的市场集中度会继续增加,甚至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而现有的平台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四、5G 高速网络的到来 云计算的逻辑,就是把企业的服务器都放在云端,那么当主要服务都集中到几大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无论是计算,还是数据,都从本地移到了云端,那么网络就成为限制的最大瓶颈。 这个大家都有体会,无论是你在线看超高清视频时的卡顿,还是双11购物节几亿人网购时的网络压力。可以说, 云计算未来最主要的挑战就是网络速度。 而以 5G 为代表的高速网络对未来云服务是重大利好。 下面来看看高速网络的发展现状,按照网络的使用目的,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数据中心内部的高速通信网络。 当前的数据中心还主要以 1G 到 10G 带宽网络为主,正在向 40G 到 100G 的网络前进,而最先进的网络设备制造商已经实现了 200G 到 400G 的超高速网络。 比如,以色列 Mellanox 网络公司,能做到 400G 网速,这是目前的最高速度。 这是什么概念呢? 网速每秒钟 400Gbits,相当于 50Gbytes,就是说,拷贝50个高清电影只需要1秒的时间。 目前世界上最快的500台超级计算机中,接近40%的系统都使用了这家公司的高速 Infiniband 网络和高速以太网技术。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不远的未来,上百 G 高速网络将成为常态。 另一个做低延迟网络起家的美国网络公司 Arista,提供高可用,指网络设备失效率低;低延迟,指网络设备反应速度极快;自修复,指网络和设备能够自己检测问题,并能自动采取修复措施的智能网络设备。 毕竟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有庞大的网络连接,一个网络设备的失效可能会影响上千台服务器。所以, 智能化、自动化的网络管理,系统自动检测和修复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未来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第二类,是用户终端,就是指用户连接云端的速度。 其中最引入关注的是 5G 通讯技术的发展。5G 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是在目前 4G 成熟的基础上,下一代高性能的手机网络。到时,网络传输速度可以达到 10G,并支持数万用户大规模同时连接,在覆盖率和响应速度上远胜于 4G。 目前中国在 5G 技术上是领先的,据悉国内 5G 芯片和网络设备已经准备就绪,三大运营商将集中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开始试点。华为的 5G 手机也计划会在明年推出。 5G 的发展,不仅能提高网速,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新应用的无限可能性。配合云端的高速网络传输,将构建全新的用户体验。 其中最让人期待的是虚拟现实 VR 应用的普及。有了高速网络的支持,虚拟现实场景的图形渲染和建模可以在云端完成,并实时传送给用户,这样就可以降低对 VR 和 AR 设备本身计算能力的要求,云端 VR 产品将有可能快速普及,相应的 VR 应用开发将迎来大爆发。 课程小结 这一讲,我介绍了云计算的三个主要问题,以及对应的发展趋势和机会,希望你掌握以下三点: 第一,云计算的发展的初衷与方向就是提供像水、电、煤气一样,随时可用的基础服务。而硬件计算资源融合和“软件定义基础架构”是实现的可行途径,能真正把人从艰巨的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大量计算、存储和网络工程师可以多投入其他更具创造力的应用开发中。 第二,Serverless 架构是用轻量级的微服务替代服务器,用细小的程序单元供开发者调用,不仅能把云平台的计算资源利用效率从目前的5%到15%提高到80%以上。从用户角度看,还能大幅度节省成本,这有助于初创企业降低 IT 基础设备投入和计算机人力成本。但会增加企业对平台的依赖程度,未来平台有可能会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 第三,云计算发展的瓶颈在于网络速度,而高速智能化的网络正是未来趋势。无论是云端的上百 G 高速智能网络,还是 5G 引领的用户端与云端的高速连接。它们会创造出很多使用云服务的新方式,比如 VR/AR 应用的大爆发,专注 VR/AR 应用开发领域的公司,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