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八年仍未盈利 青云科技冲击科创板能否平步青云?
对于本次募资,青云科技计划发行不超过1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以上,募资规模约11.88亿元人民币;主要拟用于投资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图片来源:招股书 投资云计算板块需要耐心 从盈利模式来看,青云科技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云产品、云服务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云产品的收入来自软件或软硬一体化产品销售及售后支持服务,成本主要是服务器等硬件采购成本;而云服务的收入来自资源订阅服务,包括包年包月模式和弹性计费模式,成本主要是源于IT 基础设施购置。 图片来源:招股书 盈利模式清晰,但是青云科技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业务从整个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可以用几个词来形容:竞争惨烈、尚不成熟。 首先是公有云业务。因市场潜力巨大,云计算行业巨头林立。前有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及 AWS、金山云等头部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后有华为云、用友云等持续分食市场。根据《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Q3)跟踪》报告,阿里和腾讯这两大厂商就占领着超过50%的市场份额;2019年二季度华为云IaaS+PaaS的整体市场增长超过350%。 公有云的特点好比一项巨大的工程。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将这项工程建起,然后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收回成本。这对于一些能够看清形势的小公司来说,绝对不会与财力雄厚的大公司去争高下。 对于前期亏损的问题,青云科技此次也承认:由于公司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大,所处云计算行业尤其是公有云领域竞争激烈,导致公司亏损情形尚未消除。 “公有云巨头林立,公司未来会通过深耕私有云市场、丰富产品线等措施优化毛利率表现。”青云科技创始人黄允松曾公开表示。2014年,青云科技便开始差异化竞争进军私有云市场,并将金融行业作为切入点。 但布局私有云似乎也并非那么简单,青云科技短期内能否依靠该业务在巨头角逐中突围,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此次青云科技招股书中就阐述了大部分客户对云计算企业私有云产品的看法:私有云门槛较低,中小厂商较多,整体技术水平仍有待提升。已经应用私有云的企业中,40.6%的企业认为运维系统功能不完备是目前应用私有云存在的主要问题;28.5%的企业表示私有云基础功能不够完备,无法满足部分实际需求。另外,资源调配能力及效率、互操作性、安全性以及可用性等也是私有云服务商未来需要着力提升的方向。 图片来源:招股书 再看青云科技的混合云市场。 混合云由于兼顾了公有云和私有云两者优势,便于企业更为灵活地调度 IT 资源,受到全球企业广泛欢迎。但相较全球市场,中国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采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较低。根据信通院调查数据,2016年我国采用混合云的企业在所有企业中占比为5.3%,至2018年仅上升2.8%至8.1%。 其中的原因,青云科技表示是目前仍缺少适合的解决方案、现有技术不够成熟导致了部分企业没有采用混合云架构。根据信通院的调查,目前43.1%的企业认为网络连接不够稳定是其应用混合云面临的主要挑战,与2017年相比提高了8.2%;其次,35.8%和21.7%的企业分别认为基础功能不完备和服务可用性差是其应用混合云面临的问题。其他挑战还包括:产品/服务种类不丰富(20.6%)、资源调配能力及效率低(16.6%)和异构虚拟化实现困难(11.3%) 等。 从行业角度分析,青云科技涉及的混合云业务,既面临较小的应用市场,又面临上述提到的贡献核心收入周期较长,该业务能够短期内给青云科技带来业绩提振,可能性并不大。 图片来源:招股书 我们认为,云计算作为一系列新兴信息技术的合集,仍保持较快的演进速度,但相关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是否能够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在行业前沿,还要有适应市场和教育市场的过程。如此看到,青云科技涉及的云计算板块需要小火慢熬,即使有资本助力,效果也甚微,投资云计算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