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什么商业模式适合中国SaaS?

发布时间:2019-07-25 11:21:23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行业头条
导读:SaaS的普及却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后的必然趋势。这就好像春去秋来,无法阻挡,也无法逆转。这种趋势可能很多人意识不到,甚至可能连SaaS到底是什么都不清楚。但现在每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SaaS接触。 1999年3月,马克贝尼奥夫在自己加旁边租了一个公寓,

SaaS的普及却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后的必然趋势。这就好像春去秋来,无法阻挡,也无法逆转。这种趋势可能很多人意识不到,甚至可能连SaaS到底是什么都不清楚。但现在每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SaaS接触。

1999年3月,马克·贝尼奥夫在自己加旁边租了一个公寓,创立了后来SaaS界的巨头——Salesforce。在此之前,他曾是Oracle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是埃里森(Oracle创始人)最得力的助手。   SaaS这种让使用者不需要在自己计算机上安装任何软件,只要联网,打开浏览器就能完成过去必须依靠软件才能实现的“软件即服务”,让贝尼奥夫意识到SaaS足以重塑整个软件产业的力量。  

尽管20年前贝尼奥夫提出的“终结软件”(The end of software)口号在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如今却正在变成现实。  

这种力量有多强呢?强到让Salesforce在20年间从无名小卒,成长为能和Oracle、SAP、IBM平起平坐的世界巨头,连久负盛名的《时代》杂志也被其收入囊中。最新财报显示,Salesforce 2020财年Q1营收达37.4亿美元,市值超过1200亿美元。  

很多人总说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是Copy To China,BAT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看到大洋彼岸的成功,不少中国ToB公司也想成为中国的Salesforce。  

也许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拿来主义”的可能性,但SaaS的普及却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后的必然趋势。这就好像春去秋来,无法阻挡,也无法逆转。这种趋势可能很多人意识不到,甚至可能连SaaS到底是什么都不清楚。但现在每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SaaS接触。  

比如过去我们写文档,要在电脑上安装office办公套件,用word撰写文档,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而现在,我们只需要打开浏览器,就有各种在线文档工具能够代替word。它不用安装,联网就用,你甚至不用保存,它会自动把你的文档保存在云端。这就是SaaS。  

SaaS从2004年进入中国,至今已经历3个“5年”发展。从第二个5年(2009~2014年)开始,随着云计算基础设施在中国的扩大,SaaS开始真正陆续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国内如今比较知名的SaaS厂商,如金蝶云、纷享销客、红圈营销、Udesk、51社保等等,都是在那段时期出现的。  

经过了15年的发展,目前国内SaaS市场已经百花齐放。但在ToB行业头条的了解中,部分从业者们对SaaS未来的发展却不甚乐观。从竞争来看,目前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以钉钉和企业微信强势切入企业办公场景,而传统老牌厂商金蝶用友,也从传统软件厂商,早早向云进行转型。在这种情况下,细分领域的SaaS玩家们是否还有突围机会?适合中国SaaS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   近期,ToB行业头条带着3个问题,专门采访了包括梧桐树资本管理合伙人高申在内的诸多投资人与行业专家。  

一问   SaaS作为引入的产品形态,早期发展时信心充足,近几年发展比较缓慢,风投对中国SaaS市场持怎样的态度?现阶段中国和欧美SaaS市场差距有多大?不可否认,中国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和4G的普及,在消费级市场上基本已经和欧美持平。同样是十几亿的人口规模,中国消费互联网领域BAT三家公司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而欧美三巨头“Google+Amazon+Facebook”,也只是2万亿美元市值而已。没有本质性差距。  

但企业级市场就和欧美差距悬殊了。   根据艾瑞此前发布的《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总规模为243.5亿元,同比增长47.9%。其中,功能型SaaS(如OA、CRM、客服等)的市场规模比行业型SaaS(如教育SaaS、医疗SaaS等)市场规模高大约40亿元,也就是分别约为140亿元与103.5亿元。  

从公司层面来看,在欧美企业级市场,仅“Oracle+SAP+Salesforce”这三家公司的市值,总和就超过了4500亿美元。而中国目前仅有用友一家市值大约为100亿美元(668亿元),并且尚无市值超过2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100亿美元 vs 4500亿美元,这种量级差距不是一两年就能追赶的。  

戈壁创投合伙人胡唐骏认为,Salesforce的成功,有明显的天时地利因素。因为美国市场环境成熟,人力成本高,非常重视效率,愿意且能够为SaaS付费,但中国市场还需要时间培育。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落后于美国整整20年,这不仅影响着企业IT建设的速度,更关键的在意识层面。2018年,中国GDP占全球总数的15.8%,但企业IT建设投入却仅仅为3.7%,与2015年时的3.5%相比几乎毫无增长。也就是说,这么多年过去,企业主们一直都无意在IT建设上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  

当然,这种差距也并非仅仅是起步落后造成的,也有地区、政策和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原因。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人力成本更低,付费意识和方式都存在问题,并且中国除了财务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合规性压力,尤其在销售方面。比如以前企业不需要因为提高销售效率或者规避风险,而付费采购任何一款CRM产品。  

销售易创始人史彦泽指出,中国的销售是关系型销售,企业对如何科学管理销售团队并不在意。销售只要依靠大客户关系,就能搞定上亿的营收。  

这些因素累加起来,造成了中国目前SaaS整体规模远远落后于美国市场。  

尽管如此,但SaaS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会逆转的。根据著名的诺兰阶段理论,企业的信息化成长遵循S形曲线,同时IT领域的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将推动企业进入新的循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的行为习惯直接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都无不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推动企业信息化进入新的成长周期。只是这一变化,尚需时间。  

艾瑞报告显示,到2021年,中国SaaS市场将增长至654.2亿元, 届时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将达到8.4%。  

二问   目前互联网巨头用钉钉、企业微信等产品强势占领功能型SaaS市场,而老牌IT厂商金蝶、用友等云化转型,占据行业型SaaS头部。在这种格局下,中小SaaS企业是否还有机会?   对于这个问题,梧桐树资本管理合伙人高申认为,机会肯定是一直存在的,而且这种机会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多。因为企业客户对SaaS的接受程度会越来越高。  

实际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SaaS型产品的目标客户都是中小微企业。因为SaaS产品采购灵活、部署简便,标准化程度高。但大企业一直对SaaS产品都持观望态度。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