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To B 气象服务:春天来了吗?

发布时间:2019-06-21 21:49:36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观天者说
导读:To B服务也叫企业级服务,最常见的有四种方式,数据服务(DaaS)、基础设施服务(IaaS)、软件服务(SaaS)、平台服务(PaaS)。 To B服务可以帮助企业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实现精细化运营,是产业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欧美,To B气象服务

制造业气象服务:有一种预警叫做无效预警

To B 气象服务:春天来了吗?

Null Warnings(预警无效提示)SkyGuard上的重要产品

当官方气象机构发布预警信息,但其实这次天气过程并不会影响到客户时

AccuWeather将向客户发布Null Warnings,节省不必要的工厂关闭或转移带来的成本

(目测需要相当大的把握和胆量!)

5.天气+法律

行业痛点

综合各类型气象数据和目击者供词,重建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气象事件,为保险理赔、司法取证开气象证明的“法医气象服务”,为公司或个人提供法律气象解决方案。

商业案例

美国Accuweather

美国Forensic Meteorology

美国Weather Surveys

美国Weather-track

英国WeatherNet

文章链接

气象证明方向错了?是“法医气象”商业服务!

To B 气象服务:春天来了吗?

法医气象学家的资质认证非常重要

在美国,须通过美国气象学会(AMS)咨询气象学家(CCM)计划认证的严格认证

6.天气+医疗

行业痛点

天气条件影响特定疾病的发病率,医疗气象公司针对疾病细类来分析天气条件相关性并作出预测,如花粉过敏、感冒、偏头痛、关节炎、哮喘各种疾病的气象风险预报,并帮助医疗企业精准提供服务。

商业案例

pollen.com

AccuWeather

Intellicast

文章链接

气象+互联网医疗!有病早知道

To B 气象服务:春天来了吗?

To B 气象服务:春天来了吗?

pollen.com提供全美任意地点花粉类型和浓度实况、未来5天花粉浓度预报、过去30天历史浓度

冬天已经结束,春天还远吗?

2015年被业内认为是“中国企业服务元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下半场”,宏观经济呈现L型走势,我国产业和企业面临发展方式转变,国家政策主导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市场驱动转变成管理驱动、创新驱动。

2015年也是“商业气象服务元年”,随着《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颁布,气象信息服务市场逐渐开放,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成立,政府气象部门也锐意改革,聚焦提高气象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To B 气象服务:春天来了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级气象服务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四年过去了,一方面,是对于“To B时代”是否已经到来的讨论持续发酵,资本市场温度逐渐回落,另一方面,是To B气象服务的增长似乎低于预期,春天来了,但春意阑珊。

和欧美企业级服务近百年形成的较为完整的商业生态和成熟细分领域相比,中国的To B行业有些先天不足:软件行业缺乏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企业内部的IT系统和面向外部的数字化渠道和服务架构都需要提升;产业数字化投入低于欧美,聚焦B端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发展较为落后。

To B 气象服务:春天来了吗?

以往通过规模效应占领市场,简单直接效果迅速,然而通过“科技替代”实现ToC向ToB的转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需要承认的是,和开发天气APP做公共气象服务相比,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气象大数据,深入各行各业,是一条并不好走的路。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To B气象服务想要顺风顺水,几乎不可能。甚至,传统气象公益属性的行业定位、高专业技术门槛、属地化管理的行业格局,进一步加大了To B气象服务发展的难度。

根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的数据,目前中国气象服务年收入约100亿元,未来10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平均40%的年均增长率如何实现?3000亿元谁来买单?前路并不清晰。

观天者说

观天者认为:ToB是对气象服务能力最高级别的考验。既包括整合气象技术和应用需求的专业能力,也包括打造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完整的产业生态。

欧美企业级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服务的市场份额中占比超过七成,发展企业级气象服务,对于推动我国气象服务产业化进程至关重要。欧美国家气象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值得研究,但无法直接照搬照抄。

目前,行业资源集中的政府气象部门仍然聚焦于公共气象服务,尚未布局企业级气象服务。而新进入市场的气象公司多是依靠政府气象部门或其他行业管理部门项目外包的方式,尚不具备ToB的条件和能力。

可以说,我国的ToB气象服务,无论是行业布局、产业生态,还是技术方法、客户认知都还非常初步。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定位分工、加强政策引领、盘活行业资源,使“气象国企”服务国有经济、“气象民企”服务民营经济,才能形成适应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中国气象产业格局。

冬天已经过去了,但春天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延伸阅读:

  • 如果要拆分谷歌,应该分出哪些业务来?
  • 如何构建成功的云迁移计划
  • 75%的企业转型死,微软怎么做到重回第一?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