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性的角度,浅谈游戏是如何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世界的
《恶霸鲁尼》通过规则的表现系统来模仿高校中的社会环境,并为对峙的必要性制造出一个过程论据。与校园暴力对峙在游戏中并不是一种理想或高贵的行动,但如果有人需要修复校园中的正义的话,那对峙确实是必须的。 ![]() 随便打架是假,对校园暴力的讽刺才是真 在《恶霸鲁尼》中,一半的内容是对社会的批判,另一半则是讽刺,不过它依旧包含了一个娱乐作品应有的通常元素。当然,部分游戏会选择更说教的方式,但如《恶霸鲁尼》这样的游戏则选择更巧妙地表达。这两种方式都没有比对方更有效,但它们均完成了一个不同类型的、以游戏为基础的“演说”。 从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真实和虚构系统的模板,当我们接触游戏的时候,我们经常用“游玩”这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的“游玩”都是在做一些休闲的事情,反而,当我们游玩的时候,我们会通过探索一组规则所构成的可能性空间,从中学习如何去理解和评价一个游戏的含义。 游戏制造关于世界中的社会和文化系统如何运作/不运作的论据,而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解释这些论据,并将他们带入到我们生活的经验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玩游戏其实是一种阅读能力,这种能力与那些帮助我们理解书本内容的不大相同,因为它是一种会帮助我们去创造或者批评社会系统的能力。任何的社会或者文化实践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组过程,而游戏可以教育、支持以及挑战我们对这些实践的认知。 ![]() 当我们学会一边玩游戏,一边通过眼睛去揭晓这些游戏中的过程修辞,我们也学会了质问这些游戏所表现出来的模板。 这种由过程修辞所提供的科技阅读能力,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年人都越来越重要。而随着我们的阅读媒介从书本或者电影,开始过渡到如软件或者游戏等过程式媒体,我们需要对后者拥有更多批判的能力。就好像家长需要帮助他们的子女去理解小说以及电影里所包含的意义,家长也需要帮助他们的子女去理解游戏中所传达的含义。当然,这种需求使得家长也需要拥有阅读游戏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改变,很多新一代的家长都是玩着游戏成长的人,或许对于这些老玩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再次审视这些游戏所带来的内容,并正确地引导子女去理解这“魔法圈“内所暗含的意义。 游戏并不是仅仅为了娱乐以及让人分身而制,作为新世代的媒体,它拥有通过过程制造论据来表达想法,以及说服他人的力量。我们需要的,不是给这些游戏套上不必要的污名,并用蛮力将它隔离;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游戏的可能性空间,去了解、思考、批判以及学习这其中所能传达的意义。 这样,游戏或许才有可能真正地在人们心中成为艺术。 -------------------------------------------------------------------------------- 本文节选、翻译、整理、续写自两篇文章,它们分别是: 1、Frasca, Gonzalo。‘Simulation 101。 Simulation versus Representation’。 2、Bogost, Ian。 “The Rhetoric of Video Games。“ The Ecology of Games: Connecting Youth, Games, and Learning。 Edited by Katie Salen。 The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Series on Digital Media and Learning。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2008。 117–140。 来源:VGtime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