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网络游戏 > 网页游戏 > 正文

触底反弹,市场回暖?投资人揭秘真实的游戏市场残酷现状

发布时间:2019-12-31 23:41:36 所属栏目:网页游戏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2019年的游戏产业仍然动荡不定。 有人说中国游戏行业正逐渐回暖:伽马数据公布的《2019中国游戏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330.2亿元,较2018年5.3%的增速提高了3.4个百分点,整体数据向好。此外,5G、云游戏的概念又为大盘注入

  会的,而且还要看后期有没有收入。有些小的、换皮的产品前期研发时间可能是6个月,大的项目比如SLG可能要做1年半时间,但后面能不能挣钱还是未知数。爆了的话自然可以覆盖研发成本,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入不敷出,也许投了两三千万,最后收入还是覆盖不了投入。

  也有本来是页游团队,信心满满要做页游,之后发现整个市场都不行了,投入了很多又被迫转型做手游。

  “内容和产品为导向是最主要的投资逻辑”

  你觉得圈内这几年主要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游戏公司的投资逻辑比较接近。有的公司是

  绑定一个好的制作人团队

  ,过去有成功经验的,而且

  现在对他们所谓的成功、对流水的要求会更高一些,过去月流水三四千万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现在对标的的要求提高了

  ——像我们自研的产品都是上亿流水,我们的要求至少也是以这个作为基准。

  其他的公司也是类似这种情况,绑定一个好团队之后给他们足够的资金,让他们去做研发,为未来的产品线做布局。如果还投CP的话,策略都大同小异。此外像腾讯也在做一些试水,积极做其他领域的投资,像阅文、腾讯动漫,用小成本转化游戏。

  是不是今天的投资主要还是以优质内容,向CP、向产品去布局?

  对,这种现象现在更加明显,好内容、好产品在市场上还是属于稀缺的竞争力,二次元产品如果有一个特别优异的美术,调性符合二次元群体,吸量吸得非常快。

  制作人的特点、优势是体现在制作人的经验上,还是体现在创意、对未来的把握上?

  两方面都有,经验以及是不是在圈子里特别重要。今年的爆款《明日方舟》,我们也去跟制作团队谈过,很明显,他们本身就非常非常二次元,在二次元圈子里名声非常高,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一开始关注度就很高。

触底反弹,市场回暖?投资人揭秘真实的游戏市场残酷现状

  相较而言,很多其他的团队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圈子里没有太多经验积累,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往往缺少内核,仅仅是看起来像二次元,但玩法和内核都不足。

  也就是说大家不像以前全产业链布局,而是集中投CP了,那么好CP的数量足吗?

  好的CP还是有的,只不过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且因为各种原因,制作人的流动性非常大,所以好的标的依然会出现,大家也会抢。圈子小,

  每当大家听到谁要出来了,投资圈的老面孔就都开始竞争。

  这些标的,相较以往估值会不会更高?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90%的团队现在要的估值都非常低,融资也不好;但是那些已经成名的制作人出来,他们的估值相对都偏高。同时,他们也会讲过去的产品流水,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分成,甚至他们会觉得已经开得相对低了。我接触的不少制作人都是这种心态。

  你们觉得合理吗?以前说有泡沫,但现在它们都是相对优质的团队了,他们报的高,大家愿意投吗?

  纯看估值可能会觉得贵,但如果考虑到这是一些我们本来就不擅长的领域,如果我们要重新招募一个团队,试错成本会远远比投资团队还要高,与其这样还不如找有成功经验的团队来绑定、做发行。要是失败了风险相对可控,但是要是成功的话未来能为我们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好团队自己的造血能力其实还挺强的,为什么他们也会有融资需求?

  有些团队他们过去可能也有一些不错的成功产品——不是那种总流水十亿、二十亿这么强的——但是也赚到了一些钱,大概几百万、一两千万,过得也挺滋润的,因为小团队成本不高。

  但普遍来说,大部分的团队都有一种心态,今天赚了钱证明我能成功,就会产生一些新的创意和想法,之后往往又发现这是个坑。然后资金投入了一千万或者更多,游戏的表现却不如预期,随后公司的运营和资金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我们也见到不少的团队,需要补充一些流动资金。

  还有不是那么缺流动资金的团队,但是希望跟好的发行进行搭配,因为他们也知道现在对发行的挑战,对于资金、运营要求非常高。另外,他们也希望有了股权绑定之后,发行方才会好好地发行他们的产品。

  怎么看头部厂商垄断?

  小公司只能靠自己擅长的点和创意吧,或是在出海上另辟一条路。其实机会一直都有,但不是人人能把握,像《明日方舟》,没有依附任何一家大公司,也做得很好。

  哪些品类还有逆袭的机会?

  超休闲游戏有办法做出好创意是有机会的,像《弓箭传说》今年表现很好,《我飞刀玩得贼6》也是小CP做的。

  此外还有二次元和女性向:大厂其实不太擅长二次元游戏,二次元的人群很窄,高付费,相对也不挑剔;女性向说了这么多年,但没有人比叠纸做的更好。

触底反弹,市场回暖?投资人揭秘真实的游戏市场残酷现状

  机会还是有,但要看你有没有办法把更细分更垂直的品类做到极致。所谓的极致是大厂能模仿,但是做不出精髓,那么机会就是存在的。

  “二级市场对游戏公司的热情好像又回来了”

  二级市场现在怎么看待游戏公司,真的一点都不看好手游了吗?

  我觉得不是不看好手游,反而可以看到,过去两个月游戏公司的股价涨了不少,特别是未成年防沉迷法案正式出炉之后,对游戏来说反而是利空出尽。再加上5G、云游戏概念,大家现在对游戏公司的热情好像又回来了。

  另外,大家的预期是版号不太可能进一步收紧;同时对于内容的审查也更得心应手,知道什么样类型的内容能符合要求。

  这两年手游融资的环境怎么样?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还是大环境。13年、14年大家对游戏的热情是很高的,估值轻轻松松就推得很高,大家都在抢。但是现在不同了,你想要拿到高估值一般需要在A股上市,但目前上A股的概率蛮低的,而且有了很多前车之鉴。

  财务基金少了一大部分后,就只剩产业资本,但产业资本

  鉴于游戏团队的过往经历,对业务的绑定层面要求是更严苛的。

  手游很热的时候,有人出来说在大厂做过两三年,参与过什么项目,很多投资人不明就里听起来很厉害就投了,但现在就算你在大厂干过,可是没有带领过项目团队,出来之后也很难拿到投资。

  很多企业在做IPO,这些做IPO的企业一般有什么融资需求?

  IPO一方面是让最早的投资人有一条退场的渠道;另一方面,对公司整体的品牌形象,以及一些比较大的融资,也多了一个渠道。

  但是这两年游戏公司没办法在A股上市,米哈游“搁浅”了一年多,这种环境下很多公司转投港股,可是港股也不太景气,现在港股的成交量对于融资的需求来说帮助并不大,更多是完成当年跟投资人对赌上市的需求。

  不少公司从美股退市回来上港股,这是什么原因?

  当美股和港股两边都不是很好的时候,港股更容易吸引一些中国的投资者。而且在美股,要维持履约,监管成本还挺高的,如果没有取得好的平台影响或融资渠道,他们宁可私有化或退回港股。

  这是不是从侧面说明大公司也确实需要资本化的动作以完成联动性、协同性的布局?

  是的,现在大家的投入越来越高,未来大家看好的5G相关服务,以及AR、VR等新技术,资金和时间投入比较大,需要资金补充。

  A股现在为什么这么严格?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