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动力的商业化困局
而且,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们普遍都有一些“通病”,即降噪及续航能力很差。Spot是波士顿动力自己认识到这一通病后于2015年在吸取了BigDog等机器的开发经验后研发出来的一个安静的四足机器人。但是它也只有最多90分钟的续航能力,而且充一次电需要四个小时,也就是说,即使Spot可以负重45公斤前行,但使用频率却仅是“6小时/次”。 所以,就算波士顿动力公司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机器人的看法,但目前的智能机器人却从未真正地实现AGI,人类在真正的人工智能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几经波折后,波士顿动力终于迈出了商业化的步伐,但商业化后的波士顿动力将走向何方,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03 “未来”确实未来
机器人公司想要脱颖而出,需要大量的资金、坚定的领导、高技能的员工、资源和基础设施,优秀的产品和市场战略以及完美的执行。在机器人行业要让技术落地、实现商业化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很多有资金有技术,甚至已经有一定产品规模的公司都已经倒闭或者在不断面临倒闭风险。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波士顿动力的商业化之路更像是一种妥协,毕竟没有人会一直为太过遥远的未来买单。在经过27年的储备和积累之后,为了生存,波士顿动力必须要在研究和应用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目前来看,做“机器人的安卓”就是波士顿动力找到的平衡点, 不过想达到这个平衡点并没那么容易。本来由于波士顿动力的研发及技术能力相当优秀,雷波特也表明愿意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再通过建立生态系统召集第三方合作伙伴,应该可以吸引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企业,作为平台商看似是一个可行的策略。但这一想法的关键问题是:Spot Mini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具有基础功能的平台,就像苹果iOS或安卓操作系统一样让其他机器人科学家做开发?
虽然它看似已经很灵活强大了,但是要成为开发平台,还有其他要求,诸如它是否能自带建图、导航、物体识别、运动规划等功能,从而让其他人在开发应用的时候,不必“重新发明轮子”呢?
同时,波士顿动力应该将Spot Mini作为一个“产品平台”还是一个“科研平台”也是一个问题。很多机器人公司,像Willow Garage到Fetch Robotics到Agility Robotics走过的路是开发一个很棒的机器人平台,让其他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研或应用的开发,然后再考虑其商业化的可能性。
雷波特去年提出一个看法:机器人将比互联网还强大。互联网提供了大众一个知识接触的管道,但是并没有给予人们接触真实世界的机会,但机器人加上互联网可以让人类操控、拿取实体物件,也就是又增加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维度。
毫无疑问,未来机器人进入真实世界的比例只会增加,只是波士顿动力能否等到机器人比互联网还强大的那一天的到来,将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