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补贴=没市场?新能源汽车还会一降再降吗
政策端将释放积极信号?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期为2021到2035年。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以下几点: 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要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 25%左右; 至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破除地方保护,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车辆运营支持力度,基于新能源汽车给予相关优惠政策等内容。 针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征求意见稿中还强调坚持整车与零部件技术创新并重,推动电动化、网联化的并行发展,重新定义了“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 为强化整车集成技术的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 为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的同时,在关键零部件技术上进行突破。首先,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要发展起来,并且要及早布局;其次,基于智能互联的大趋势,传统汽车零部件商需要从原先只关注硬件的状态向软硬件结合的方向转变。 要想应对政策变化带来的行业“寒冬”,“三纵三横”是重点,但同样需要材料、制造、设备、整车等所有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共同努力。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的关键时期,企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随着市场对产品的性能、可靠性以及影响整车的安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一步洗牌,进一步接受市场的检验和考验,那些没有核心技术、核心团队的企业,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则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尽管2019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低于预期,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逐步落地推进,也将给市场和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需要注意的是,当补贴政策降低或取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而且当补贴渐渐退出后,政策导向趋弱,市场导向趋强,相信将更加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当然,市场如何发展,还有待观瞻。 当然,2019年并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12月30日,首批15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在上海超级工厂正式交付给员工车主。或受特斯拉新车交付利好消息影响,12月20~31日,威唐工业、当升科技、先导智能、蓝英装备、世运电路、天汽模、文灿股份均曾收获涨停。 在国内新能源车市补贴削减、销量下滑,造车新势力遭遇困难之时,特斯拉赶在年底前交付首批国产车辆,或许又将带动新一波国内电动汽车购买热潮也说不定。 那么,你觉得2020年,新能源汽车能够反弹上升吗?特斯拉的国产化是否会对本土造车企业造成威胁呢?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