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感器产业的内忧外患
在当前身处信息化产业洪流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战略核心产业存在不少危机。 比如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超高精度机床、光刻机、半导体硅材料、炭纤维、高端电子显微镜、发电用燃气机轮、脱销催化装置、工业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加氢反应器等等,从技术难度及美、日、德市场占有率基本垄断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西方可能制裁中国的核心科技产品清单。 清单虽然刺眼,突破西方的专利围城也罢,核心技术突破的长周期高投入现状也罢,加速核心技术及产品的国产化进程则是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 在痛定思痛并将芯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之相关支柱性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更加值得我们审视与重视,有着信息产业“电五官”之称的传感器产业尤其如此。 一、智能化进程离不开传感器 新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影响着产业发展进程,当前国际产业竞争的实质是高端化、融合化产业发展进程的竞争。 当前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主要由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3D打印等)、无人机、无人汽车驾驶技术等引领,所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及中国纷纷制定政策,实施以互联网为基础、新能源为驱动、智能制造为手段、无人驾驶物联网的智慧城市、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新工业革命发展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再工业化、中国制造2025等,给予了传感器产业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目前在大力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在当前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工作的同步开展,宏观经济形势在整体向好发展的同时,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社会变革、产业变革在各行各业持续推进,与此密切相关的传感器产业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它无处不在。 智能最前端所需要的态势感知,基本都是要从传感器开始。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还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再庞大的智能系统,都要从传感器的针尖上开始。 传感器在工业生产、智能家居、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巨大潜力,并且随着智能时代逐渐到来,传感器将变得更加不可替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感器在各类产品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感器迅速地被普及,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传感器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在工业生产、智能家居、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巨大潜力,传感器将在智能时代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传感器的数量 (一)产品的智能化发展离不开传感器 智能制造技术的关键,是让产品能够被自动化生产线有效识别、定位、追溯,从而让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设备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定制要求进行制造加工。具体而言就是,在各种待加工产品中加入智能传感器、处理器、信息存储器、无线通信器等微型智能设备。 (二)工业设备的智能化与传感器息息相关 智能制造的主体是智能化的工业设备。例如,从单个的智能机械手、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床到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工业生产设备都采用高水平的人工智能,都离不开制造设备的智能化,制造业发展智能工厂,重组工业产业链离不开传感器的广泛应用。 (三)服务的智能化与智能制造模式密切相关 智能制造模式可以让最终端用户全程参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与智能工厂携手完成研发设计、制造加工、组装包装、物流配送等环节,实现了与消费者的全程无障碍沟通,智能工厂可以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中国传感器产业危机重重 如以上智能化进程对传感器的依赖看出,传感器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发展中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 近年来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迅速,应用模式也日渐成熟,但产业档次偏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低端传感器过剩而中高端被国外垄断等问题突出,显然我国的传感器产业与国外差距较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传感器技术发展滞后已掣肘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顺利推进。 内忧:体量大,利润低 有研究表明,2019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521.1亿美元(约合10646.2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9.2%,其中,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188.8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市场的20.56%,预计到2021年,该数值将提升至2951.8亿元。 但中国实际情况是,拥有着体量巨大的传感器市场,但国内厂商却赚不到钱——通过观察国内36家传感器上市公司的财报,发现普遍收益并不理想。 (数据来源于各企业2019年财报,以上按营收数值大小排名)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国内36家传感器上市公司中,有6家企业营收超过百亿元,5家企业营收在50-100亿元范围内,13家企业营收在10-50亿元范围,剩下12家企业营收均在10亿元以下的个位数范围内。2019年营收top3企业依次是海康威视、歌尔声学、大华股份,分别为577亿元、351亿元、26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12.81亿元、31.88亿元,利润率分别为21.49%、3.65%、12.21%。 乍看起来,国内传感器上市企业整体表现良好,但是,仔细来看,企业净利润和利润率情况却并不理想。 据上述表格统计,40%的企业利润率低于5%,共有12家企业出现利润下滑情况,利润为负的企业有4家。再来看看国外传感器巨头基恩士的营收情况,2019年,基恩士营收接近360亿元,虽然总营收低于海康威视,但是,利润却达到了180亿元,利润率超50%,且常年如此。 国内传感器厂商利润低、不挣钱,成为行业真实写照。 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称,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国内走大型工程的领头羊企业,虽然营收不少,但是跟传感器没有太大关系,其主营业务并非传感器。而真正聚焦传感器业务发展的厂商,如国内以气体传感器起家的汉威科技,近几年重点聚焦水务、环保等总包工程,传感器事业板块不过是这家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之名而已,从体量而言,基本无足轻重。2019年,该公司营收18.19亿元,净利润为-1.04,利润率为-268.30%。要说传感器发展最为黯淡的领域,当属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控与测量分支。上市14年之久的上海威尔泰仪表公司,专注于传感与仪表领域,2019年,该公司财报显示,营收0.89亿元,净利润0.14亿元,利润率为-406.10%。 此外,跟芯片卡脖子是卡在明处完全不同,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基本就是一个黑户口,无人关注。这才是传感器产业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外患:竞争大,自主性低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