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又画饼:特斯拉跑1000公里、卖17万、还不用人开…
就在“电池日”召开前,马斯克还回应了外界的担忧:我们未来打算增加但不是减少从松下、LG以及宁德时代的电池购买量,但是,即使我们的电池供应商以最快速度前进,我们仍然可以预见,除非自己采取行动,否则到了2022年我们仍将面临供应严重短缺。 来源 / Twitter截图 换句话说,我们跑得太快了,供应商跟不上,只能自行研发。 “特斯自研电池可以保证供应链,也可以实现他们的技术路径。”新能源汽车资深专家王朋波告诉深燃财经。 除此之外,自主研发又有切切实实的利益可见。“以前特斯拉向松下采购电芯,主要的利润都被松下赚走了,如果特斯拉自研,成本可以自己控制。那么特斯拉的降价空间更大,产品的竞争力更强。”张翔表示。 确实如此,松下老板津贺一宏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马斯克想要节省成本的决心,“Elon很多次要求降低采购价格,有一次我回应他,‘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要考虑撤走超级工厂的全部松下员工和设备’。” 最初特斯拉与电池相关的布局,仅仅是2015年对达尔豪斯大学杰夫·戴恩研究小组(Jeff Dahn Research Group)的5年赞助计划,研究小组有技术,特斯拉负责商业化。 进入2019年,特斯拉对于电池的投入明显加快,2月份,同意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以及收购电池制造设备公司Hibar。2020年初,据外媒electrek报道,特斯拉已经正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搭建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 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目前的特斯拉除了电芯,其它都是自研。电池行业门槛不高,而且特斯拉收购的Maxwell是老牌技术公司,技术比宁德时代强。”王朋波对特斯拉的闪电式“电池战”颇为看好,他判断收购电芯厂后,半年内就可实现完全自产。 但也并非不存在风险,与集成电路类似,动力电池是一个重度资本密集行业,高投入的同时也有高风险。《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报告2019》中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曾一度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但发现要达到100GWh的生产规模需要200亿欧元的投资,权衡风险收益之后最终选择退出。 张翔也表示,在收购一家日本电池公司Maxwell后,特斯拉的电池技术能不能在短期内爆发,值得商榷。 特斯拉需要新故事 可惜的是,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新电池最快于2022年大规模量产。 “两年后的故事放到今天说,其实营销目的更多一些。”张翔对深燃财经表示,特斯拉这次展现的技术实力,主要是为了增加粉丝的粘性,增加市场的人气,希望投资者坚定对特斯拉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在美股陷入史诗级暴跌、各行各业受疫情重挫的境况下,特斯拉股价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涨,短短半年时间暴涨300%,市值一度冲破3000亿美元大关,甩开丰田坐上了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宝座。 并且,特斯拉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盈利的财报一出,股价更是一路飙升。截至9月23日收盘,特斯拉的市值将近4000亿美元。 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累计上涨了470%。 来源 / choice 投资研究公司New Constructs首席执行官David Trainer曾表示,特斯拉可能是华尔街最危险的股票,基本面不支持如此高的股价和估值。“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大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就要塌落的纸牌屋之一。” Miller Tabak的首席分析师Matt Maley曾在雅虎财经的第一理财上指出:“当一只股票大幅上涨时,我的意思是五六天内有43%的上涨,只有在股票崩盘后才会发生。特斯拉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大涨潮出现时,股票翻了一倍多。如果他们研发出COVID-19疫苗,也许一家公司可以提高43%。” 这话不无道理。 一方面是横向对比,特斯拉的很多数据确实不过硬。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值只有特斯拉的十分之一,2019年在华销量已经到达了56.79万辆,而市值仅为特斯拉五分之一的本田,2020年的全球销量目标为1070万辆。对比看特斯拉,尽管成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商,但它对全球总销量的贡献很小,2020年的目标也不过50万销量。 David Trainer也这样认为:“如果你看看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适当的估值应该是现在的十分之一左右。特斯拉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和销量都没有进入前十,这是因为欧洲的法律改变了,有力地激励了现有制造商发展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同样的情况也将在美国发生。我认为现实地说,特斯拉股票真正的价值更接近50美元,而不是500美元。” 说白了,多位分析师的观点是,如今特斯拉的产能和基本面还不足以支撑其过高的股价,显然特斯拉还需要新的故事证明自己。电池似乎是一条不错的新出路。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