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5G R16标准冻结之后,工业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0-09-07 10:04:55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到 2.1 万亿元。目前,5G+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向企业生产核心环节延伸,预计 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 3.1 万亿元,同比增长约 48%。 同时,在技术方面,随着5G商用开启,5G技术

从具体场景来看,树根互联提到了 5G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出现的八大类新型场景——5G+超高清视频、5G+AR、5G+VR、5G+无人机、5G+云端机器人、5G+远程控制、5G+机器视觉以及 5G+云化 AGV,相应应用场景对 5G 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

其中,5G 与超高清视频的融合应用已进入应用成熟期,将成为 5G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批应用场景;5G+AR、5G+VR 以及 5G+机器视觉等应用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经济价值逐渐显现,未来 1-2 年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主流应用场景。

5G R16标准冻结之后,工业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恩智浦则重点强调了 TSN 和 5G 专网的快速发展,R16 确定了对 5G+TSN 的支持。作为行业热点,目前已经看到在电力,轨交,工业自动化产线都有国字号的团队在 TSN 上大量投入,对 5G +TSN 的研发也应该已经提上日程。作为 IEEE 的标准,TSN 是工业 4.0 中 IT 和 OT 融合的重要助力,基于 5G URLLC 的低时延高可靠能力,满足 TSN 架构的四大严苛的功能需求:时间同步、低时延传输、高可靠性和资源管理。5G 与 TSN 融合后,可通过 5G NR 无线替代工厂内的有线网络,让工业生产更加柔性化。

5G 赋能之外,工业互联网痛点何在?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R16 标准的完成补齐了 5G“能力三角”,提升了工业互联网在数据传输、通信等方面的性能。工业互联网发展固然够快,但却不够完善。

由于工业互联网落地布局不易,其发展过程中经常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难题与共性问题。受此影响,未来发展不仅需要更多考虑与行业、企业需求痛点的结合,更要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应对和解决。

那么,当前还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成本高

树根互联认为,后续 5G 商业模式中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性价比的问题,有必要探索出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果仍像现在这样单点做 5G,无论是整个厂区还是原来的有线网投资,在成本上是无法维持的。5G 组网之后,应该探索出对过去各种有线网络的替代方案,并且在便利性、可靠性,乃至整体成本上创造新的价值。

因此,在 5G R16 标准确立之后,业界应该思考如何在成本、可靠性、先进性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差异化的网络配置,根据不同的价值进行收费,形成运营商与用户之间共赢的商业模式。

对此,运营商方面也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将 5G 工业专网根据网络定制程度分类,按照客户不同需求提供特定服务,然后根据不同级别的服务,确立不同等级的收费标准。

安全问题

国民技术市场部专家指出,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严峻:“5G+工业互联网”带来智能化,同时也带来潜在的资产与信息安全风险,涉及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数据的制造生产流程的整个环节。

当大量的工业终端设备大规模接入云端之后,机器和设备可能会遭到多种类型的攻击,生产过程会受到破坏和干扰,甚至停止。Gartner 在 2018 年调查显示,近 20%的企业组织在过去三年中至少发现一次基于物联网的被攻击事件,预计全球物联网安全支出将在 2020 年达到 24.57 亿美元。

在实际应用中,物联网的云业务平台往往面临未授权访问、敏感数据挖取、伪造请求攻击、假冒服务器等安全风险;管道端则面临中间攻击、数据监听、劫持、数据协议分析等安全威胁;而接入物联网的海量终端,也面临着可信根提取、固件提取、逆向分析、硬件破解、设备伪造等潜在风险。

因此,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保障系统和网络安全、保证数据的安全可信是巨大的挑战。

恩智浦半导体 Edge Process 事业部市场部经理高磊向笔者强调了网络边缘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如果将工业物联网的终端设备最终都会接入云作为一个讨论背景,我认为管道侧的安全其实做的相对还是不错的,更多的问题可能出在边缘侧设备。因为边缘设备接入数量巨大,成本要求高,品类繁杂,很难管控。因此边缘安全至关重要,所需功能包括安全启动信任锚、片上加密、安全配置、双向设备认证、安全设备管理、空中 (OTA) 安全升级更新和生命周期管理等全系列风险问题。”

紫光展锐认为,解决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涉及到的所有环节都需要增加安全方面的设计。以 5G 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为例,5G 专网的部署、切片技术的应用以及基于安全芯片的行业终端的使用都是针对性解决方案的例子。终端侧更是需要有完整的安全体系架构设计,包括安全启动、TEE 可信执行环境、安全密钥管理、安全外设接口、国密算法支持、存储加密等等一系列安全特性。

工业互联网的渗透应用进一步扩展了安全的内涵和边界,引发企业对生产运营安全更多的担忧,同时也因全面连接加大数据安全风险,而与此相应的数据确权、流转等规则尚未建立,导致大量企业在是否应用工业互联网上举棋不定。在安全防护方面,安全监管和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安全态势感知、预警、防御等技术能力亟待提升。

标准不统一

数据采集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前提,但工业市场制造设备种类繁多、生产厂家众多,各企业,各类型制造设备的数据结构、格式各不统一,导致数据采集的按照统一标准实现的难度大,就会出现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操作困难,制约了加工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智能化的进程。

人才短缺

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配套人才和资源注入能力准备不足,企业要实际利用工业互联网需要既了解工业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协助服务提供商将工业互联网嵌套到企业生产运营中。

国民技术对此也深有体会,“缺乏人才储备,发展工业互联网所需的既精通工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人才极度缺乏,人才缺口如果得不到解决,未来将严重阻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应用基础薄弱

从应用基础看,企业数字化基础和能力薄弱,制约规模化推进。尤其是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基础整体较弱,大多处于工业 2.0 和 3.0 阶段之间,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必要条件有欠缺。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更需投入大量资源对设备和内网等进行改造,才能部署应用工业互联网。

此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前期改造和持续运转,这对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和从事传统制造业生产的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工业互联网市场仍在起步阶段,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识、意愿和行动力有待提升,也需要给行业企业和市场一些接受新事物的时间。

生态体系不完善

从整体环境看,融合发展和应用尚缺乏必要的保障和支撑,制约生态体系良性发展。

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跨界融合是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内在要义,对供需对接、资源共享、要素协同等有更高的要求。目前与之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数量有限,服务能力尚无法全面支撑发展所需。

此外,尚未探索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由于工业企业需求差异大,供给方无法推出标准化、通用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这同时也导致需求方无法以低价获得高质的针对性服务,延缓供需良性互促局面的形成。

5G R16标准冻结之后,工业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破局之路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