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发科“随缘”供应华为的背后
要知道,华为做的是一个 8588 亿元 / 年的大生意,参与其中和被剔除在外的区别一定是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华为事件”背后伴随而来的中国“备胎计划”,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正如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所言,华为被制裁的背后,是美国想要一统数字江湖。 中国科技企业现在人人自危,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此前提议的 228 亿美元资金援助提案被纷纷质疑不够的原因。美国芯片产业有声音表示,美国政府这点钱不够补一半的窟窿。 “吾将上下而求索” 说回华为自身,华为悄然启动了一项名为“南泥湾”的项目,更像是“备胎计划”的项目名称,意在制造终端产品的过程中,规避应用美国技术,以加速实现供应链的“去美国化”。 为了实现“去美国化”,华为是多措并举的。 产品层面,根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华为的笔记本电脑、智慧屏和 IoT 家居智能产品等已被纳入“南泥湾”项目,将率先成为“完全不受美国影响的产品”。 华为也在尝试换赛道。据爆料称,华为已经成立显示驱动产品业务部,从产业链得知,早在 2019 年年底华为就在搞相关项目了,华为海思第一款 OLED Driver 已经在流片。到底能否在看起来并不强调工艺制程的屏幕芯片领域崛起,我们只能说以观后效。 内部驱动上,在华为的研发基地、生产线、实验室等场合,都能看到一副千疮百孔的伊尔 2 飞机照片,在二战中被打得像筛子一样,却依然坚持飞行,最终安全返回。这样的示意加上华为人奋斗至凌晨的狼性,任正非说华为正处于最好的状态大概是因为这个。 对外,华为一方面在改变自己的市场布局,另一方面也在更积极地推动和国内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将早先投入到美国的资源正在转移到俄罗斯,不仅有市场的转变,也在提高俄罗斯科研人才的福利待遇。 近来,任正非走访国内各大院校的新闻很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院校都曾出现过华为团队的身影。“未来我们拼什么,就是拼教育、拼人才。”任正非表示。 除了与高校合作,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同样引人瞩目。该计划是由任正非发起,旨在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每年从全世界招进 20-30 名 “天才少年”。 如今,加入华为似乎已经不止是工作了,是一种情怀。作为“天才少年”之一的张霁说到:“拒绝腾讯和阿里等大公司的 offer,在华为最艰难的时候加入也是希望能够为华为做一点贡献,呼吁更多青年才俊加入。” “备胎计划”、“南泥湾计划”、“天才少年计划”,华为遇到的困境时史无前例的,但华为振奋自救展现出来的狼性不说绝无仅有,但足以让人动容。 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华为要做的大概是逆天改命的活计。 写在最后 “憎恨、谩骂是解决不了问题,华为不恨美国,相反,华为还需要继续向美国学习,毕竟美国的科学技术目前仍然是世界第一。”任正非的话表面看理性过了头,别人都想将你置于死地了能不恨? 但任正非是一个宣誓过“不成功就跳楼”的人,而“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华民族不曾忘却的痛楚。今天的中国在很多领域还如曾经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想要处处好风光,拓荒者不应该是华为一个,而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从业者,以及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从业者。 国内企业皆如此,尔等何敢!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