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前夜:我们为什么坚定布局电动车?
增程则反过来,理想ONE通过电池组和增程发电系统配合,所有动力来源于电机,增程器不直接驱动,而是将油转化为电,给到前后电机用于驱动车辆,富裕的电量充进电池。理想ONE目前只发布了一款车型,总续航达800公里,其中电池可支持180公里,能够满足市区的日常通勤需求,如果需要远途行车,45L油箱可支持620公里。 在理想真正交付汽车之前,资本市场一直对增程路线充满质疑。首先,没有名牌大厂已成功的车型是采用增程技术的,这是一条几乎没有人走的路;其次,增程的确增加了技术复杂度,对增程器、动力电池、整车平台的设计匹配优化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弄不好就体验很差。 从最终结果来看,理想汽车在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的时候把这条路完美的执行了。理想采用了中等大小增程器配备大电池的解决方案,证明了只要增程器设计合理、动力电池搭配适当、整车平台开发深入,增程技术路径具备相当强的综合竞争力。 从最终结果来看,理想在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的时候把这条路完美的执行了。理想采用了中等大小增程器配备大电池的解决方案,证明了只要增程器设计合理、动力电池搭配适当、整车平台开发深入,增程技术路径具备相当强的综合竞争力。 除了高速工况表现一般的先天劣势,增程比纯电价格更低(因为电池安装量小)、BOM成本较低,以及最重要的——车主没有“里程焦虑”。 理想ONE于2019年11月开始量产,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交付10473辆,交付破万仅用时仅195天。 从市场定位来看,理想也选择了最优质的市场——中大型新能源SUV。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成熟期,未来增长快速的领域为高端车、中大型SUV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而理想瞄准的就是这三个市场的复合细分市场(中大型新能源SUV)。电动车玩家中,特斯拉(Model X)、蔚来汽车(ES8、ES6)也瞄准在这一块市场,但理想ONE的价格更具优势。 理想ONE在中大型SUV市场中的位置-理想汽车招股书 由于理想目前只发布了一款车型,所以生产制造上更为简洁,交付难度相对可控。李想团队极致的“抠门”,使得公司资金运营效率极高,在2020年一季度毛利率已经转正,这是造车新势力中最快的。 理想的策略是,把目前市面上豪华车里的中大型车,做到原来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然后从功能上,用智能化体验完胜传统品牌。 李想认为,汽车行业的爆品是指一款车型能够年销量10万辆以上,并且在汽车更加智能化以后,这个量仍然会继续往上升,可能一款车型年销30万到50万辆,会形成未来5-10年的爆品新标准。 理想ONE 在市场普遍不看好理想的2017年末,我们下了重注,就是看好其技术路线的应用潜力,以及高管团队在智能化方面的思考。 李想认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里,应该有很大比例的研发人员是服务于已购车用户的。就像诺基亚的研发人员有95%是为了把手机卖出去而存在,但苹果可能有接近50%的研发人员是为了把手机卖出去以后而存在的。这是认知差别导致的结果,也是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做法不一样的地方。 理想ONE采用了四屏与全车语音交互,标配辅助驾驶系统。理想汽车搭载了全车OTA(空中下载技术)功能,可以对增程电动系统与智能技术进行升级。自2019年12月至今,理想ONE已推送8次OTA软件升级,这是电动车时代车可以越用越好例证。 在当下,车的销量决定了公司生死,也决定了能否在2025年拿到自动驾驶赛道的入场券。成功突破的公司,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新车企和自动驾驶服务商。 如今,造车新势力们基本都跨越了交付1万辆的门槛。不过,我们认为1万辆是很容易跨越的门槛,基本是来自行业内部或是朋友圈的销量。1万辆之后,造车新势力们将面对真正的消费者,他们只会用钱来投票。 汽车不是手机,手机出一款产品,卖完一年,第二年就出新款。但一款车做好,起码要卖5-10年,才能回本。因为所有的研发、营销等投入巨大,如果不能在卖过了1万辆之后,继续维持这个车型的销量,最终就有可能亏本。未来,如果一家新车企不能维持一年3-5万辆的销量,就会被淘汰。 造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特斯拉也已经做了十余年,无论是小鹏还是理想,都还只是一家3-5年的企业,面对整个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大势,依然处于早期阶段。 目前,电池还占了电动车40%多的成本,但随着技术升级和规模效益,成本一定会逐步降低,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望在2023年前后全面低于燃油车,之后将开启对燃油车的大规模替代。 并且这个替代过程可能很快,电动车和燃油车不一定会共存太长时间,类似于智能手机替换功能机,或是Netflix替换实体视频租赁公司。如今,我们就站在这个大变革的前夜。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