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能电网三大应用场景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智能电网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和国际标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2012 年5 月,国家科技部发布《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科技发展思路与原则,确立了总体发展目标,部署了九项重点任务。该规划是智能电网正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来,国家部委层面发布的首个关于智能电网的相关规划,对明确智能电网发展思路具有重要价值及指导意义。2013 年3 月11 日,科技部和发改委印发《“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将智能电网与特高压入围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 2、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是我国智能电网的主要推动者和建设者,也是其服务区域智能电网建设的投资者。2009 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启动了坚强智能电网研究和实践工作,结合各地区电网特点,开展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取得了 8 个方面的重要成果: 先后建成 3 个世界上电压高、容量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已累计送电超过800 亿kW·h。 取得多项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关键技的研究成果,支撑了新能源的开发、消纳和行业发展。经营区域内并网风电装机已超过 6 000 万kW。 一批智能输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输电业务的精益化管理和电网安全运行决策。已在15 个省完成了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部署。 开展了两代智能变电站的持续实践。在两批共 74座试点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原有智能变电站技术方案,大幅优化主接线及平面布局,构建一体化业务系统并深化高级应用功能。已新建并投运智能变电站500 多座,研制成功多项关键设备并得到规模应用;6 个110 和220 kV 电压等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技术方案已得到实践验证,预计2013 年底投运。 配电自动化加速推广应用,在配电网自愈控制等方面取得进展,在 64 个城市核心区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提升了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水平。 累计实现 1.55 亿户用电信息采集,构建了大规模的AMI系统,支撑了智能用电服务的提升。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在26个省区建成投运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60 座、充电桩15333个,带动了电动汽车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智能电网调度技*支*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建成投运了 31 个省级以上的智能电网调度技*支*系统,提升了大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3、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被看作是一个不断演变的生态系统,新技术的发展,政策、市场机制的调整及标准的形成都将对智能电网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1)智能电网的概念正在得到不断的扩展。在智能电网基础上,智能能源系统、智能社区、智能城市等新概念被提出,将能源系统从电力扩展到水、油、气,将智能化从能源系统扩展到医疗、交通、安防等方面。此外,美国GE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将智能化的机器、人脑和网络联系在一起,也与智能电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这些新概念的研究还是刚刚开始。 2)信息通信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及其融合对智能电网的发展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当前,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已受到了全球范围的广泛重视。物联网、云计算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基础,大数据的理论尚不完善,学术流派正在形成,大数据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价值被看好,但深入系统的研究尚未开展。 3)储能技术的突破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又将对智能电网的形态产生很大的影响。2009 年以来,中国、欧美、日本都加大了储能技术的研究力度,特别是对低成本、大容量、长寿命、高效率的电池的研究。 4)欧美国家近期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尽量减缓投资的情况下,应对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挑战。对于中远期(2030—2050)的电网发展的研究工作也已启动,欧盟提出了超级电网的设想,启动了欧洲与北非能源数据映射体系的建设工作,为与北非相连形成超级电网展开前期研究。美国风能协会 2008 年提出通过直流“背靠背”将全美交流765 kV 电网互联,形成超级电网;美国德州提出采用多端直流技术及高温超导输电实现东西部电网互联。中国国家电网提出了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形成洲际联网的设想,并进行了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为实现未来超级电网、洲际联网的发展目标,特高压输电技术、超导输电技术或其他新的输电技术或将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电网的规模和形态也将发生重大的改变。 以上是我国智慧城市三大重要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未来,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除了这三大应用领域,包括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社区、智慧经济等各大应用场景都将交织联动起来,共同推动社会进行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品质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圈建设将持续发展。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