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能电网三大应用场景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合作式智能交通将无线通信、传感器和智能计算等前沿技术综合应用于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通过车与车、车与路信息交互和共享,首先实现车辆运行的安全保障,其次实现绿色驾驶和交通信息服务,是集安全辅助驾驶、路径优化、低碳高效等多目标统一的新服务,将成为智慧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智能交通的特殊要求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智能交通高速移动的交通工具间、交通工具与基础设施间的可靠数据交互和流数据计算的要求,对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如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和5G移动通信中低延时为一个重要指标,对交通安全应用技术提出新要求,推动智慧交通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 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圈跨界融合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出行者提供更加精细、准确、完善和智能的服务,将是智能交通系统面向公众服务的重要方向。这些服务的提供加速交通产业生态圈的跨界融合,未来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交通运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智慧安防 1、我国智慧安防发展现状 2016 年,伴随阿尔法狗打败围棋世界冠*,AI 再次受到广泛关注。与前两次AI 爆发不同的是,由于这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相继成熟和深入应用,促使 AI 具备了落地的条件,随后深入到各行各业。除了众所周知的消费领域之外,安防领域也是深度应用的行业之一。自此,AI 开始在城市治理方面崭露头角,大到城市安全,小到社区管理,发挥的作用、体现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2016年称得上是安防领域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安防硬件设备的销售和使用占据主导地位,看重的是数据的获取,各种超清摄像机、超大容量存储设备应接不暇。 当前端建设逐渐普及后,安防领域更看重“用”,精准采集数据之后,更要挖掘海量数据的深层价值,于是平台化、智能化成了显著的特征。过去,安防强调的是事后查证,“存”下来即可;现在,安防领域则希望实现事前预防、事中干预,这对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用户需求的变化导致技术变迁,并进一步推动安防产业发展。比如,在技术层面,单纯停留在硬件层面的创新开始减少,软件层面的创新大幅提升,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人脸识别技术等开始大范围普及和应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基于算法的新兴独角兽企业。这种转变对传统安防企业带来挑战。 在云计算、大数据、芯片、算法等基础能力技术的助推下,“AI+安防”的概念开始浮出水面,应用已经落地。基于GPU运算的方案、人脸识别、大数据应用等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可以说,安防监控行业正在经历一次重大转型。各种新技术的大规模植入,加速驱动着智能监控技术升级,向更高层级进化。与此同时,行业用户对视频监控也提出更多需求,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催生出不同的用户需求。 以公共安全领域为例,中国平安城市建设在经历了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到现在的“雪亮工程”是安防行业继平安城市后又一历史性机遇,“雪亮工程”已出现加速向上拐点,取代“平安城市”成为安防市场主要驱动力。“雪亮工程”在采招网上公开的中标项目总额在2017年由第一季度的3亿增长到了第四季度的43亿,四季度同比增速达到220%。2016年全年公开中标项目总额仅为2亿,2017年达到66亿,是2016年的33倍。为了实现力争到2020年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接下来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边远地区或者欠发达地区,都有望在未来两年内大力建设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视频监控项目。 可以看到通过雪亮工程的建设,切实的增强了预计预防、打击犯罪、整体防控、基础防控和破解社会管理难题的能力,目前已进入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情报驱动的信息化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数据是重中之重,而对于公共安全领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来说,如何更高效地收集和分析数据是一个重点。所以,从应用层面来看,大数据、视频云和智能分析的有机结合与多维应用已经是当前公共安全项目建设的热点。 2、发展方向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无人机、机器人等不断被引入到安防行业中,安防产品和系统将变得更加全面立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安防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全球安防行业进入智慧安防的发展新阶段。 安防产品智能化使得安防从过去简单的安全防护系统向城市综合化管理体系转变,涵盖街道社区、道路监控、楼宇建筑、机动车辆等众多领域。智能化监控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面防护,在注重安全防范的同时,兼顾城市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智能*管等众多管理体系,给人们的安全生活带来便利。 当前,智慧安防的发展重点已从前端的摄像头等硬件设备向后端的物联网云平台转移,安防云平台将成为安防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企业通过构建安防云平台,能够实现各类安防产品的互联互通,并通过数据资源整合与云端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三、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中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通过建立一个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将能源资源从开发到终端用户的各种电气设备和其他耗能设备结合起来,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供能的精确化、对应化、互助化和互补化,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供应安全水平,将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使用户成本和投资效益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智能电网的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覆盖电力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等多个环节的全景实时系统。而支撑智能电网安全、自愈、绿色、坚强及可靠运行的基础是电网全景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以及累积的海量多源数据快速分析。 1、相关政策 自2003年起,我国电网的规模不断提升,线路复杂度也不断增加,给我国电网带来了巨大挑战,倒逼电网升级,提高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首要任务。2009年,为了进行电网升级,同时也是刺激经济计划中的一部分,国家出台了《中国智能电网计划》,我国智能电网拉开了序幕。此外,在2010 年和2011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了“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并将智能电网建设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这表明,智能电网已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进实施。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