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北斗三号组网完成!四大黑科技吊打GPS,七个行业受益

发布时间:2020-08-04 09:45:4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出席并正式宣布北斗三号组网完成,仪式后总书记还参观了北斗系统建设成果展示。 总书记强调,北斗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

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国GNSS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大众消费市场逐步推广普及,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重要应用领域贡献率达到80%以上,在全球市场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北斗的基础类产品主要包括芯片、板卡、天线、接收机和导航电子地图等,是北斗应用产业链的基础和核心,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产品的支持,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将首先带动基础产业的发展。北斗导航的基础类产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进入壁垒高,拥有基础产品研发实力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总体来说,北斗系统的上线,以下七个产业获益最大:

1、智慧城市

北斗导航技术与地基增强技术、5G等多种技术融合,可以极大地扩展导航的范围,有效提升时空信息的精确度,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性能的持续提升,北斗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感知、 网络两个层面体现GPS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感知层方面, 北斗的定位、 授时功能可完成精准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感知;在网络层面,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可实现感知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全天候、全天时、无缝传递。

随着北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机理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群落的爆发性和融合性发展,数据的沉淀、算力的提升、算法的革新、网络设施的完善以及应用场景的持续丰富,相关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以及政府政策以及顶层规划的不断推进,再加上行业联盟、协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多元参与,“北斗+数据”应用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将会加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务民生社会事业。

可以说,拥抱“北斗+数据”融合创新,是保障我国实现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必然选择,更是推进创新和社会价值完美融合、构建“智慧城市”新格局的最佳途径之一。

随着穿戴设备、智能制造以及其它各种智能硬件的兴起,通过与新兴技术融合,“北斗+”概念逐步清晰、物化,涌现出了北斗时空表、北斗魔盒、北斗约车、北斗放牛、“北斗菜”、 “货车帮”等产业新生态,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改革,让应用从传统走向更智能。此外,华为等国产手机也采用了北斗IP核并投放市场;装有北斗接收芯片的儿童、老人智能手表已投放市场,并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养老机构和小学开展应用,北斗系统正在进入中国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触手可及的应用服务。

2、“北斗+5G”助力车联网

北斗导航技术与地基增强技术、5G等多种技术融合,可以极大地扩展导航的范围,有效提升时空信息的精确度,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相对于4G技术,5G将以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峰值10Gbps以上的带宽、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车联网是“北斗+5G”的重要应用场景。 我国车联网目前属于智能网联汽车阶段,未来与5G结合为必经之路。5G可为车联网提供高清视频信息传输、行车信息和控制信息及时交互等服务。终端要实现精准的位置感知,高精度定位不可或缺。

目前,就室外来说,在卫星信号接收不到或卫星信号不稳定的高架桥下、隧道、林荫遮挡和城市峡谷等各类复杂场景,容易导致定位不精准,通过构建“北斗+5G”高精度定位网络,能够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进一步构建和丰富5G生态应用,以此打造全场景高精度的位置感知,从而实现在这些复杂场景下的稳定可靠精准定位,未来北斗高精度将进一步赋能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的发展。

自动驾驶应用一般需要亚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在5G基站辅助定位、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支持下,未来北斗三号系统可满足车联网对高精度、高可用性定位的需求。

3、北斗助推国产芯片发展

截止2018年,国产北斗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销量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

支持北斗三号系统信号的28纳米芯片,已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2纳米双频定位芯片已具备市场化应用条件,全频一体化高精度芯片已经投产。从当前产业链各公司布局来看,业内的大型企业大都是涵盖“天线–芯片–板卡–终端–解决方案”全产业链或者部分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国防和高精度行业终端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射频基带芯片、板卡和天线等上游基础元器件。

北斗板块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北斗星通、华力创通和合众思壮,均实现从芯片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包括海格通信、合众思壮在内的公司于2019年5月发布支持北斗三号应用的高精度基带和射频芯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智能手机是卫星导航系统最大的大众消费领域。 截止到2019前三季度,中国大陆地区共发售具有定位功能的手机414款,其中支持4G+北斗功能的273款,5G+北斗功能的16款,总占比70%。目前,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均倾向于推出兼容北斗系统的通导一体化芯片,未来将有更多的手机支持北斗。

4、北斗筑造交通安全“长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4月,国内超过62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和道路运输安全水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功应用了“北斗导航室内外定位系统”,实现了装卸车辆在室内外工作的连续跟踪定位。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行李托运开始就可以实现行李的实时共享和精准定位,每辆行李车上都将配备一套北斗导航定位设备,可准确定位行李车。几万平方米的分拣大厅里有400多辆行李车,北斗系统可助力这些车辆更有序、更高效。旅客可更快拿到自己的行李,并大幅减少行李丢失的情况。

此外,我国建造的首条智能高铁线路——京张高铁的智能动车组也采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高精度定位技术还被用于京张铁路基础设施维护,对沿线桥梁、隧道、钢轨、路基等实行高精度、24小时全天候的自动化监测,可大幅降低巡检的成本与难度。

5、北斗加速智慧农业发展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