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组网完成!四大黑科技吊打GPS,七个行业受益
计划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北斗提供定位导航授时(RNSS)、全球短报文通信(GSMC)和国际搜救(SAR)三种服务,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星基增强(SBAS)、地基增强(GAS)、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区域短报文通信(RSMC)四种服务。其中,2018年底全球定位导航授时已向全球开通,2019年底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和地基增强服务已具备能力,2020年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将形成能力。届时,北斗将为用户提供精度更高、性能更优、功能更强的多元化服务,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2020年北斗系统计划提供的服务类型 二、军民两用,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卫星导航在国防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性,北斗系统已经演变成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行为。由于GPS的建设早于北斗20余年,已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对GPS产生过度依赖,一旦GPS停止对国内的服务,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在军用层面,GPS有两段频率,一段频率使用C/A码作为民用,另一段使用P码专属军用。民用码的定位精度远小于军用码,且军用码仅提供给美军和授权机构使用。 如果仅依赖美国的GPS,一旦战争爆发,出现GPS信号被干扰或者关闭,所有的导航手段将全部失效,造成所有的武器和士兵的“失明”。2018年4月,美国介入叙利亚冲突,美军通过关闭叙利亚地区GPS民用信号影响使用GPS信号制导的武器和定位装置。另外在民用层面,上至航空航天,下至工业、农业、渔业和日常生活等也都依赖于卫星。此外接收信号所需要的GPS芯片、GPS设备的生产商、GPS导航软件等等,均需缴纳GPS专利费用。基于以上考量,无论从国家安全或者经济角度,拥有自主独立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重中之重。 ▲叙利亚地区测量GPS信号 ▲切断民用GPS信号后存在明显中断 北斗全球组网,打开海外市场。叙利亚战争中切断GPS信号的做法向全世界GPS用户敲响警钟,尤其是军事武器装备市场。受限于自身技术实力和投入负担,自建导航系统对大多数国家无法实现,当前全球仅有4个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其中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的性能较北斗存在明显的落后。 以格洛纳斯为例,由于卫星数量较少,格洛纳斯系统在许多部分区域均未能实现较为深度的覆盖,格洛纳斯加北斗后,可实现全球基本上所有地区16颗星以上的覆盖。我们认为北斗实现全球覆盖后,为摆脱单一依赖GPS以及提升性能,双模或者多模的形式或将成为主流,北斗龙头厂商有望受益。 ▲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数量情况 ▲格洛纳斯+北斗卫星数量情况 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但占全球市场份额依然较低,海外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稳定、较快速的增长。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核心产值同比增长9.1%,为1166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为33.8%。 北斗应用对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超过80%。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了2284亿元,同比增长17.3%。但国内GNSS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依然相对较低,根据欧盟发布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市场报告》测算,2017年国内GNSS市场份额为10%,虽然比2012年增长3pct,但依然远低于美国(28%)、欧洲(27%)和日本(20%)。根据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局(GSA)的估计,全球年产值将从2019年的1507亿欧元提升至2029年的3244亿欧元,CAGR为7.97%。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快速增长 ▲2017年全球GNSS产业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三、产业链快速发展,七大下游产业受益 作为国家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北斗系统2012年底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性能指标稳中有升。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步入快车道,相关关键技术全面突破,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在应用方面更是遍地开花,除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等传统行业外,北斗应用也走向普通民众生活,共享单车,双频北斗高精度智能手机等落地产品日益丰富。我国已形成包括基础产品、应用终端、运行服务等较为完整的北斗产业体系,正在从行业应用拓展到大众应用,呈现快速发展局面。 中国的GNSS产业发展迅速,占全球市场的11%。欧洲与日本由于工业体系发达, 其GNSS产业发展在某些细分领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俄罗斯导航卫星起步早,但其对卫星的产业发展才刚刚开始重视。 ▲全球GNSS产业市场份额分布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