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后浪智慧城市进入 2.0 时代,一文看懂超级智能城市新风向
中国政府于 2012 年启动智慧城市较大规模的试点,并于 2014 年将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 年底确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确认为国家工程。此后,相关部委开始相应出台具体领域的细化政策。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重视程度的加深,主管单位和重点城市培育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 初级智慧城市探索阶段(2012~2015) 采用‘广泛培育’的发展方式,鼓励全国各地积极试点,较少国家层面支持政策,由住建部担任主导和牵头单位。 新型智慧城市推进阶段(2016~至今) 发展方式向“去粗取精”转变,国家层面支持政策陆续出台,细分领域政策逐渐登场,明确由发改委和中共中央网信办为主管和牵头单位。 随着智慧城市的认识逐渐升级,智慧城市的定义逐渐得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更丰富。 新型智慧城市战略提出后,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和建设呈现出分级建设、多点开花、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 在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和地区中,大多分布在环渤海沿岸和长三角城市群。 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呈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发展局面;从区域分布来看呈现出由东部大城市向中西 部地区城市推广的趋势,即由点到面的趋势日益明显。 二、超级智能城市 超级智能城市可从四方面进行评量: 第一,政府的战略规划,反映政府发展智慧城市的意愿; 第二, 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基础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第三,智慧城市理念已经渗透的领域,反映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第四,城市是否拥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预示着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一)26 个城市整体特点 《报告》选取了 26 个城市进行系统分析,以求识别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这些城市距离理想中的超级智能城市还有多远。在超级智能城市得分排名中,4 个一线城市表现最好,在四大核心领域均占领鳌头;13 个二线发达城市势均力敌,其他城市则尚有提升空间。 整体来看,智能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也不乏智能城市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水平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些新晋发展的城市表现明显。但也有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的开展智 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智能城市的发展程度与其人均 GDP 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状态、不同人口数量的城市也体现出了差异化的特点。 一线城市的智能城市发展水平已经大幅度领先于于其他城市,特别在创新水平上,其他城市表现出了明 显的劣势,不利于可持续的智能城市建设。此外,所有城市之间在智能城市应用领域表现出的参差不齐 较严重。 具体来说,主要趋势有以下四点: 技术能力水平普遍较高: 由于“宽带中国”、“数字中国”、“互联网+”等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动计划的深入,各地纷纷投身关联技术领域的发展,在智能城市技术方面已取得了成果。 山东、重庆、广东、浙江等 8 个省份均已设立大数据局。2018 年基本实现光纤网络城市全覆盖,光纤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超过 90%。 六大领域城市差别较突出: 城市整体在教育、环境、生活、交通和经济方面差距不大,且发展较好,智能城市体系相对完善,但智慧安防领域需要补足。 各类城市之间在不同领域差距明显,一线城市在所有方面均衡发展、哈尔滨等城市则在智能经济方面落后,三线城市和部分东北地区城市需要在环境、生活、交通方面加速追赶。 智能战略需增加执行力和执行资金: 大多数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发布了较为全面的智慧城市规划,且一部分城市的战略已经规划到 2035 年,战略的前瞻性和全面性较好。另外,在中央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改革的引导 下,电子政务在各城市间得到了均衡和快速的发展。 受限于财政预算和投资金额,智能战略的执行力有待加强。 创新优势后劲不足: 一线城市由于城市发展处于较高阶段,在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人才以及创新的可持续性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但其余城市在各个方面均展现出发展不足,特别是部分东北和中西部城市的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亟待完善,落后创新条件直接导致了人才不足和创新的不可持续性。 (二)四个维度具体分析 核心战略层面: 城市整体在线政府服务得到改善,第一梯队城市不仅规划完善,且政策执行和资金支持均比较到位,第二梯队城市规划相对比较完善但执行力尚待提高,第三梯队城市缺少长期和完善的城市规划。 基础技术领域: 由于发达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且产业链完善,技术水平整体好于后进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各类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后进城市也在借助新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技术基础是普遍优势。 领域渗透: 清晰地反映出了二线城市在发展智能城市方面正在加速追赶 一线城市,在多领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创新能力: 城市全体创新能力差距较大,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增长极创新能力领先全国,中西部地区依靠政策加速形成创新优势和吸引人才,多数城市缺少人才储备,创新产业链尚待完善。 (三)重点城市分析 深圳:依靠本地科技企业打造全方位智能城市。 上海:智能应用全面开花,政府主导下的智能化转型之路。 杭州:顶层设计与产业链相融合,打造惠民服务城市。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