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 国内 VS 国外(没了美国EDA软件,我们就不能做芯片?)
粗略的说,模拟/数模混合芯片设计用cadence平台,数字芯片设计采用synopsys平台,当然实际并非如此绝对,有一定的交叉使用情况。。对于客户来讲,他们自然会倾向于平台化的EDA的采购,而不是分门别类的买,因为省事就意味着省钱啊,除非你的某项产品极其NB, 比如Mentor的功能或物理验证产品,Ansys家的功耗分析软件,那确实厉害,尤其是物理验证C,S两家真干不过,已经是全球所有代工厂公认的金标准,也迫于垄断压力收不了,那只能战略合作。 3)与工艺厂的捆绑 (EDA联盟+IP联盟) 然后呢,EDA的垄断还体现在于工艺厂的捆绑上,工艺厂早期要进行工艺研发,势必也要进行器件,简单功能芯片的设计,要设计就得基于eda设计平台支持,这时候Synopsys, Cadence等EDA公司就来送温暖了,他们甚至会免费直接帮你设计多种基础IP, 各种规模的功能IP以扩充你的IP库,IP库越大越全,对客户的吸引力也就越大,win-win; 在功能验证,物理验证环节,则有Mentor的一席之地,物理验证会贯穿并频繁往返于后端设计的全流程,对于软件的效率和可视化要求很高,这点calibre做得非常好。另外EDA供应商还会给学校客户优惠价甚至免费,其目的也很明显,培养用户习惯,除非学校也是光荣的上了美帝黑名单。 也就是:EDA 工具+IP授权的捆绑。 这样一整,进入投产阶段后,工艺厂发给客户的PDK设计包自然也只能支持 Synopsys, Cadence,Mentor的了,其他的EDA替代品,多在兼容性上做功,并且无法提供平台化产品,加上兼容和原生,在时效及使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一旦做强了还面临着Cadence,Synopsys的收购/绞杀威胁。还是那句话,人家提供的是平台,除非你能像Mentor那样提供整套验证平台也可。 三、不得不提的 IP EDA说完了,再说说IP,IP对于今天SOC设计的重要性不用赘述了, Synopsys, Cadence的另一个杀手锏级的垄断产品:接口类IP, 这是每一颗SOC必不可少的东西,比如:高速SerDes, ethernet以太网,PCIE, CPRI, SATA,USB,Type-C,MIPI, HDMI,DP...还有DDR; 如下图所示,Synopsys 的IP业务在总营收里占第二。 Synopsys 2013~2018的产品及服务的营收占比 貌似从65nm开始吧,每一代工艺出来的早期基本只有Synopsys和Cadence两家可选,因为这两家是先进工艺研发的唯二工艺-产品的设计及验证平台,他们老早就进去了,至少是从设计PDK(芯片设计工具包)开始,产线开放后,陆续才会有其他IP供应商或自主研发的接口产品可用, 但到了14nm开始,除S,C两家外,很长时间基本只有rambus, aphawave,esilicon等公司的IP可用,rambus,esilicon是美国公司,alphawave是加拿大公司,加拿大你懂的,不过华为是他们的T1客户。。。 但是7nm,5nm下,能做到所有类型的接口IP都提供的,还是只有Synopsys或Cadence。就在前天,Cadence发了款TSMC 7nm的超高速112G/56G 长距离SerDes,用于云数据中心和光网络芯片,5G基础设施的核心IP。 SMIC14nm的10G多协议PHY IP也是他们独家的,5月14日发布的。然后我来一张2019年半导体IP厂商TOP10榜单: 榜单中前三个就不说了: SST:得益于NVM接口的流行,直接从十名开外, 冲到了第三。(总部美国加州) imagination(一家被中资背景的美国私募控制的英国公司。。??) ,其主要产品是GPU IP,国有化了,但这两年垮得很厉害; Ceva(以色列) 主要是DSP; Verisilicon(芯原,重点提一下,这家主要研发力量在中国,外面名气不大,但业内名气很大,很NB,作为研发力量主要在中国的公司,海外营收竟然占了70%+ ,不乏谷歌,Facebook、博世、亚马逊、英特尔、恩智浦,高通,华为这样的巨头客户。 全球IP供应商排名里排第7,国家大基金和小米这两年都投了他们,昨天科创板上市已经过会了,是家中国公司。他们虽然技术储备不错,但体量偏小而且研发投入占比极大,所以财报不太好看,后面看资本注入后,有进一步扩张并做大的机会,看好他们厚积薄发。 他们的重要布局是Globalfoudry, Samsung 22nm FDSOI产线的低功耗产品,是三星和GF的IP联盟中的战略合作伙伴。 Achronix(美国), 主要是FPGA; eMemory,看名字就知道memory。 四、破局 下策:用盗版EDA。国内有公司这么干,省钱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上了黑名单,人家给钱也不卖,用盗版软件设计好,然后交给第三方代理公司处理,投片,然后交给厂家代工,但是这基本只能在0.18um甚至更高的制程的产品,65nm以下的产品基本上很难。(现在这种代理公司越来越少了,黑名单都快拉满了。) 我就不说这玩意儿不能破解了,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绝对无懈可击的防御体系,哪怕这几家的物理license manager体系设计几乎已经做到了世界最好。 主要原因还是我刚刚说的工艺厂和EDA利益绑定的问题,工艺厂的设计数据包(PDK),尤其是验证文件的更新非常频繁,尤其是新工艺,因为随着各种测试片,量产版的测试反馈,会不断的调整器件模型,设计规则,不断迭代,让良率达到最高,一个月一更的都见过,甚至是1.x版本直接升到2.x版,都不是0.0x这么微小迭代。这种幅度的更新让设计重来的都有。 几个顶级代工厂的工具基本都是用最新版本,所以放出来的更新PDK也是用最新版工具校验, 你老的工具很可能就得跟着更新,盗版根本来不及,也没什么人愿意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所以能找到盗版的几乎都是老点的版本。 除非是老工艺,比如台积电的0.18um,貌似七八年没更新了,因为已经完美了,就不存在过期这种问题。 比如说之前做28nm以下模拟设计,最早还能用virtuoso的ic6.16, 6.17,到后来成了ICADV122,直到现在只能用ICADV123, 验证就更快了,一年一代.比如这个Mentor 的Calibre,一年一个大更新,里边还有小更新,17年的是打不开19年的工具校验过的数据的,一个版本对应一批License(按个数卖): Mentor Calibre版本示意 这也是为啥license一般都是买短期的,也可以称之为租赁,终身买断的那是家里有钻石矿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