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高频RFID市场,新的增长点在哪里?丨最新RFID报告之高频篇
近期,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编撰的“中国RFID产业市场调研报告(2020版)”正式对外公布。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对低频RFID、高频RFID、超高频RFID、有源RFID四大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收录了30家RFID相关上市企业的经验状况,以便让读者对整个中国RFID产业链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本篇我们会对中国高频RFID产业的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中国高频RFID产业链分析 高频RFID标签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标签与阅读器进行数据交换时,标签必须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高频标签由于可方便的做成卡状,广泛应用于电子车票、电子身份证、银行卡、电子闭锁防盗(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小区物业管理、大厦门禁系统等领域。 在我们本次调研中,排除了身份证、社保卡等特殊的应用场景,因为这类特殊应用场景的市场很封闭,要有特殊背景的企业才能做得进去。 (一)中国高频RFID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01.产业链上游 高频RFID的上游环节主要是芯片环节跟天线环节。芯片分为标签类芯片与读写器类芯片产品。 高频 RFID 标签芯片玩家主要有 NXP、复旦微电子、 华大半导体、大唐微电子、同方等。其中 NXP 在全球市场上份额占比最大,尤其是手机 NFC 芯片中, NXP 一家独大。而复旦微电子在国内市场上应用占比较大,除此之外,国内也有一批高频 RFID 芯片企业涌现,比如飞聚微电子、坤锐、 稻源微电子、 凯路威等,这类企业在通用 RFID 市场上无法跟 NXP、复旦微竞争,因此将目光瞄准的是某些垂直细分领域,通过定制化与差异化来打开市场。 高频读写器芯片市场也可以分为两块。一类是标准的IC产品,不过在很多场景中,需要读写器产品有更大的功率、更快的传输速度等定制化的需求而采用分立元器件的方式。 高频RFID的工作原理与低频RFID差不多,所以高频RFID的天线也是线圈的形式,不过与低频不一样的是,高频RFID的天线除了采用传统的铜线绕制之外,增加了蚀刻工艺。这让高频RFID标签的形式可以更小,更薄,更加灵活,应用的范围也扩大了很多。 02.产业链中游 高频RFID的中游主要涵盖高频标签与高频卡类供应商、读写器产品(固定式、手持式)供应商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一般的卡厂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定制生产,目前大规模的卡类订单市场不多,所以卡类厂家的产品与业务都会比较丰富。 标签类产品供应商包括Inlay、半成品标签、成品标签等产品。高频RFID的标签跟超高频RFID标签类似。玩家主要是生产型企业,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不过与超高频RFID相比,高频RFID应用相对比较分散。 无论是票卡类产品还是标签类产品,都注重生产,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需要购置生产设备与厂方等固定投入。 读写器的玩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的读写器产品,包括门禁、POS机等卡类产品采用标准读写器IC的比较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手机都有的NFC芯片,功能也相当于一个标准化的读头,因为NFC兼容了大多数高频RFID协议,所以可以用手机的NFC直接读取市面上大多数的高频RFID产品。 在大多数的定制化的应用场景中,读写器采用的是分立元器件搭建,以便在性能上更加符合项目的需求。 总结来说,在高频RFID市场,卡类与标签类产品偏重的是生产,并且产品单价比较低,需要走量。而读写器产品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但是市场需求也会小很多,尤其是分立元器件的方式更是定制化严重,走量不太现实,而价格太高则会让用户接受不了,所以这类企业很多都在做整体方案,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价值。 03.产业链下游 下游就是各类应用的终端用户与系统集成商,从大类上来说,高频RFID应用可以分为票卡类应用与标签类应用两大类。 票卡类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虽然票卡市场在近几年受到了二维码、指纹识别、视觉识别等技术的强烈冲击,但根据我们调研的反馈信息来看,票卡类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可以将这个市场理解为一个存量市场,虽然在其他技术的冲击之下,没有什么增长点,但经过这些年新旧技术方案的市场磨合,目前还是有很多场景依然在采用RFID技术方案。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频RFID方案成本的降低,在卡类应用中,之前很多采用低频RFID的市场,也在被高频RFID所取代。 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卡类有公交卡(一卡通)、校园卡、各类消费用的会员卡等多是高频RFID产品,音乐会、嘉年华、节日庆典等大型娱乐活动的门票也有用到高频RFID产品。身份证从频段上来说,也属于高频RFID产品,但这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比较封闭,玩家也很少,不在我们本次报告的调研范围之类。 总结来说,票卡类的应用场景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基于人的消费、出行等活动而产生的需求。票卡类市场虽然在逐渐的收缩,但是整体的存量市场依然很大,从出货量来说,依然是高频RFID最主要的市场。 标签类应用是RFID增长比较快的应用领域。相比于卡类产品,标签类产品尺寸更小、更加的轻薄,成本也更低。所以,标签类的产品可以当成是消耗品进行使用。 目前高频RFID标签使用比较多的场景有图书馆、高端白酒的防伪溯源、无人零售等等。 标签类的应用更多的是以物品为基础的,这从量来说就有了更多的想象力,这也是高频RFID最主要的增量市场,此外,标签类产品不像卡一样使用周期长,在很多领域,标签类产品属于一次性的消耗品,因此市场的更新速度也更快。 此外,NFC的普及让高频RFID相比于超高频RFID而言,与人的距离更近,促进了消费级的应用,手机可以作为一个读写器,直接读取高频RFID标签。不需要用户额外的去购置设备,因此,在消费级应用中的产品溯源、产品鉴真等方面可以与消费者直接进行互动。 当然,在高频RFID市场,集成商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卡类与标签产品还是读写器类产品,乃至一体化方案,一般都需要经过集成商的环节,将RFID产品集成到具体的项目里面去。 (二)中国高频RFID产业链特点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总结出中国高频RFID产业链的特点有: 1.从上游环节来说,芯片玩家的丰富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涌现了一批国产高频RFID芯片厂商,国产高频RFID芯片玩家在国内已占据了大多数市场。 2.高频RFID标签的生产设备也在逐渐的国产化,从绑定到复合再到后道的喷绘打印都涌现了一批国产设备供应商。 3.高频RFID的中游环节玩家众多,高频的项目相比于超高频来说,比较零散,定制化现象比较严重。 4.高频RFID卡类应用虽然受到了其他技术方案的挑战,但是整体出货量比较大,从芯片与天线厂商反馈的数据来看,高频市场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