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会“烂尾”吗?
新基建很热,很多市场主体都想借机分一杯羹。在这一轮轰轰烈烈的新基建投资热潮中,我们既要防止“神化”新基建,也要防止形成一些“烂尾”的新基建项目。 或许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对国内外一些类似于新基建项目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来探讨新基建建设的主体、推进的节奏等问题。 谷歌在基础设施上栽跟头的两大“败局” 作为全球实力最强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谷歌在很多领域都是以创新者和颠覆者的姿态出现的。当然,为了创新和颠覆,谷歌也付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其中不乏一些投入巨资而最终黯然退出的项目。 在这其中,智慧城市和城市光纤两大基础设施项目最为典型,它们的教训也给我们推进新基建项目投资带来不少借鉴意义。 (1)宏大理想的智慧城市项目 近日,谷歌旗下公司Sidewalk Labs宣布放弃总投资额超 13 亿美元的多伦多滨水区项目 Sidewalk Toronto,这一举世瞩目的高科技智慧城市项目宣告夭折。 Sidewalk Toronto 的理念是采用软硬件一体化技术,通过大量传感器的安装,将交通、建筑、公共空间、管网基础设施等,通过科技与数据进行串联,收集交通、噪音、空气质量等方面数据,并监测电网性能和垃圾收集情况,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更好地了解人们居住、出行等问题,以新技术精确匹配城市服务的供需,改善城市生活体验。 通过该项目,谷歌把城市设计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融为一体,尝试用自身的科技成果解决城市的运营、交通、住房、能源等问题,从而达到对城市规划模式颠覆式的再定义。即为城市装上大脑的同时,也为其搭载最先进的四肢与感官系统。 Sidewalk Toronto 展示的场景包括: 无人驾驶的公共交通,更少的私家车、更多的公共空间; 智能的城市基础设施,更安全的道路、更人性化的设计; 模块化的房屋建筑体系,更快捷的安装与改建、更低的房价; 可持续的建造材料,更环保的建筑、更低的碳排放等等。 看的出来,谷歌所要建设的这个项目,融合了最先进的 ICT 技术和最科学的城市设计理念,致力于展现给人们一个理想的智慧城市,打造全球可持续社区的典范。然而,这一项目从启动到退出,推进过程一直都不顺利,与当地居民、政府、社会组织等进行长时间持续博弈,设计规划进行大幅修改,逐渐与最终的理念相去甚远。 举例来说,当地居民对规划中遍布全城的传感器、摄像头感到担心,认为这严重侵犯个人隐私,谷歌被迫改变了城市数据使用策略,将数据收集限制在城市最低限度,这远远背离了此前预期中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 这一项目宣告夭折的原因,谷歌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冠状病毒的影响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不确定性”。实际上,该项目已被推迟了数次,一路磕磕绊绊,注定了这一项目的最终的结局。早在 2016 年 10 月,Sidewalk Labs 曾宣布它将帮助全美十多个城市成为智慧城市,这一豪言壮语在目前看来无法兑现了。 (2)颠覆性的谷歌光纤 谷歌另一个耗费巨资但最终退出的“败局”是其光纤项目。去年,谷歌宣布其光纤业务将从其布局的主要城市路易斯维尔退出。这一决定让人们看到谷歌光纤这一项目向着失败和完全退出渐行渐近。 这一源于 10 年前的一个试验项目,谷歌在 2012 年决定正式商用,开头几年可谓是风光无限,一副颠覆者的姿态,但随后就是各种不顺利,多任高管离职、裁员、寻求出售、改用无线基站、在多个城市退出等等 ...... 根据谷歌的财务数据,谷歌光纤所在的“Other Bets”部门 2018 年亏损为 34 亿美元,主要是由于谷歌光纤引起,而这一亏损状态已很难得到扭转。在很多人看来,谷歌光纤是谷歌“最大的败笔”。 当然,谷歌光纤项目在一开始以“颠覆者”姿态出现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其成功地挑起了“千兆带宽”的战争并推动光纤在美国的进展。在谷歌进入宽带市场前,传统的运营商没有积极性部署高速光纤,而在谷歌光纤项目的刺激下,AT&T、康卡斯特等运营商加快了对光纤的投资,美国互联网和电视协会数据显示,1Gbps 的网络在美国普及率达到 80%。 高昂的投资没有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举例来说,去年美国堪萨斯的一场暴雪,让 Google Fiber 遭受了严重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用户已经断网超过两周。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断网两周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无疑处于一种忍无可忍的“与世隔绝”状态。 谷歌两大基础设施项目对新基建的启示 今年 4 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和范畴,主要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类。 若以此判断,谷歌光纤可以类比信息基础设施,Sidewalk 智慧城市可以类比融合基础设施,我们可以在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和退出过程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从建设主体和推进节奏两方面来考察。 (1)建设主体:哪些组织或机构来进行新基建的投资 新基建是典型的基础设施,在推进中首先要明确投资、建设、运营的主体。在很多情况下,基础设施往往是谁投资、谁建设、谁运营的方式,也存在投资、建设、运营三类主体分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完善的商业模式安排。 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需要大规模投入。为了迎合热点,大量类主体在对外宣传中都冠以新基建的主题,但不一定适合作为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主体。 分析谷歌在智慧城市和光纤这两类基础设施项目中的经验教训,有人可能会提出一个疑问:谷歌适合做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吗?从两类项目最终退出的结果来看,或许谷歌目前暂时不适合承担这一主体。 以光纤为例,笔者曾经在《谷歌最大“败局”带来的启示——5G 运营中不得不摆脱的“吸血鬼”!》一文中分析过谷歌光纤失败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OPEX(Operating Expense),即对运营支出成本的管理,OPEX 是基础设施这样“重资产”模式运营的关键。 同样是提供千兆光纤服务,传统的运营商 AT&T、康卡斯特虽然开始受谷歌光纤冲击出现客户流失,但这些厂商最终在这十年的光纤战斗中并未形成亏损,可以看出传统运营商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早在 2016 年底,美国一位科技媒体的分析师就对谷歌光纤失败分析了 5 个方面的原因,包括市场营销、价格制定、合作伙伴选择、服务不一致等,这些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和 OPEX 有密切的关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