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有利有弊
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其核心是推动 2G/3G 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 LTE-Cat1,即速率类别 1 的 4G 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本意是好的,希望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但政策也应该与客观实践相结合,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拔苗助长。 NB-IoT 处境尴尬 NB-IoT 是运营商和伟华共同推动的一个网络,虽然一些媒体和厂商大肆鼓吹“NB-IoT 无所不能”,鼓吹其前景和无限商机,忽悠运营商也投下真金白银搞 NB-IoT。但在实践中,NB-IoT 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即便是行业应用,NB-IoT 也遭遇滑铁卢,比如电力行业。电力公司和某省某运营商合作建设了 NB-IOT 抄表网,但经过运营后发现,NB-IoT 缺乏定制性,维护费用也比较贵,之后电力公司干脆自己建电力通信专网了。 对于运营商而言,他们原本寄予厚望的 NB-IoT 不但在出货量上达不到需求,而受限于 NB-IoT 的特性,他们也不能在这个网络上做更多的增值服务。这就使得他们在现有的套餐标准下,很难收回网络建设的投入成本,这也让运营商本身都对 NB-IoT 的运营丧失了信心。 因为装机量不足,NB-IoT 网络激活率低,某省某运营商的激活率只有 5%,也就是说 95%的节点还处于闲置状态,某些地区的运营商甚至选择了关闭 NB-IoT 的网络。某些运营商为了应付检查,在上级到达的时候临时开启 NB-IoT 网络,以营造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 如果说国内还有应付上级检查的需要,国外运营商则没有这种顾虑,日本 NTT 商用不足一年就放弃,直接关停 NB-IoT。同时,NTT 表示将继续支持 4G Cat.1 和 LTE-M 设备和服务。 可以说,NB-IoT 的发展现状与当年设备商和媒体的鼓吹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从当前 NB-IoT 的发展性现状看来,按照纯粹市场经济模式走,未来这个网络被关闭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如果 NB-IoT 是一个非常优越的技术,压根就不用政策强推,市场自己就会做出选择,比如厂商用 2G 和 4G Cat1 部署物联网。如今的问题就在于,政策在强制推广一个不被市场认可的技术,这只能让特定利益集团获利,整个产业链要付出巨大的额外成本。 用 5G 搞物联网存在逻辑硬伤 物联网最主要应用场景被设定为偶尔主动上传少量数据。只有这种情况才最省电,一颗纽扣电池用几年。这种场景根本不需要多大的数据量,2G、4G cat 1 都是能够满足的,根本没必要用 5G。 也许有人说将来也有大数据流量的应用,但问题是如果数据量大到智能手机这种水平,那么,这种终端的功耗也会水涨船高,功耗也达到智能手机的水平。而比较麻烦的是,作为个人用户,大家可以天天给自己的智能手机充电,但在物联网应用时,商家可能每天给成千上万的物联网终端充电或换电池么?这种管理成本会高的无以复加。这一点参考“无家可归”,犹如垃圾一样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 也许有人说,那么拉一根电线,5G 用于固定物联网应用场景。但问题在于,既然已经拉了电线,为何不多拉一根网线呢?或者直接网线 POE 供电? 毕竟“无线是有限的,有线是无限的”,有线相对于无线用户体验上具备先天优势,价格上光纤比同等长度的面条还便宜,有线便宜又好用,物美价廉,除非为了形象工程,为了用 5G 而用 5G,否则对于这种固定场景,明显拉网线是性价比最高的。 即便客户有强迫症,打死也不用有线,必须上无线,那也还有 Lora,也就是 WIFI 版物联网,除了 Lora,还有 2G、4G。可以说,在已经有 2G、4G 等的情况下,硬是把 5G 和物联网捆绑,从技术角度看,是很让人费解(从设备商为了赚钱角度看,则豁然开朗)。 如今的 5G 物联网应用,则和当年的 NB-IoT 在舆论上都被厂商和媒体捧上神坛,但从实践上看,5G 物联网应用的明天,就是 NB-IoT 的今天。 限制 2G/3G 4G Cat 1 将收益 Cat 1,是 LTE 网络下的用户终端类别的一种,3GPP 定义了 Cat.1、Cat.M1(eMTC)和 Cat.NB-1(NB-IoT)三种标准 ,其中 NB-IoT 的速率是最慢的,eMTC 次之,Cat.1 最快(也就 5Mbps)。 相比于 NB-IoT 和 2G 模组,LTE Cat.1 相拥有网络覆盖度搞、速度快和延时低等优势,同且与国内的 4G 网络非常匹配,能被广泛应用于对性价比、时延性、覆盖范围、通信速度有需求的应用场景。 由于具备相对较高带宽、低功耗和移动性的特点,且能够与 4G 网络匹配,运营商对 Cat.1 不需要对网络进行大额投资,因而获得运营商青睐。 对于芯片厂商来说,Cat 1 芯片在成本上有一定竞争力,cat 1 模块的价格有望被拉倒三十元左右。目前,高通、展锐、ASR 都有 4G cat 1 模块。 以展锐的 8910DM 来说,就支持 2G 和 4G Cat.1,已在中国 30 个省市 65 个城市完成规模场测,已有十余款搭载春藤 8910DM 的 LTE Cat.1 模组产品正式推出,可广泛应用于新零售、共享经济、金融支付、公网对讲、POS 终端、能源、工业控制等场景。 正是因为支持现有 2G、4G 网络,以及芯片相对廉价,使当下的物联网更加青睐于 2G 和 4G,而非被媒体和商家炒作的 5G。 5G 物联网是伪需求 5G 的技术升级是疲软的,主要依靠暴力提升网速,但代价是高功耗、低覆盖、高成本。而物联网要实现万物相连,必须实现广域覆盖,否则物联网终端,比如共享单车骑到没有 5G 信号覆盖的区域,就彻底失联了。2G 和 4G Cat 1 之所以被用来做因为物联网,就是两者有较好的覆盖水平。何况 2G 物联网芯片的成本就 10 多元,即便 2G 面临退网,2G 物联网芯片依然具有较强强的竞争力。 中移动高管明确表示,要搞“5G+”,而“5G+”首当其冲的就是“5G+4G”,换言之,中移动对 5G 广域覆盖没信心。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高功耗、低覆盖、高成本三大问题,覆盖同样的区域,5G 的维护成本和基建成本是 4G 的 9 倍以上。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