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发布时间:2020-04-15 10:08:2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2020 年,从中央密集部署,到资本市场热捧, “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相比传统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

长期来看,无论从全国经济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建设,都要求开展大规模的新基建。在全国经济的层面上,中国经济将呈现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趋势,5G、 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即将来到“大创新时代”的风口,对 5G、数据中心、 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广阔需求也应运而生。在区域经济的层面上,国家致力 于建设多个城市群,推进城镇化进程。催生了对交通、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 施的需求,并拓宽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范围。

(04)放眼全国:“大创新时代”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广阔需求经济增速趋缓,经济发展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开启“大创新时代”。

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等四个发展阶段。1981-2017 年间,中国主要是由地产、 传统基建为代表的投资驱动发展。然而,近年来 GDP 增速呈下行趋势,呈现出明显的 L 型。2019 年,中国 GDP 达到 99.09 万亿元,同比增速为 6.10%,同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将踏上由投资驱动转向创 新驱动的转型之路。基于《突破性创新与经济增长》报告给出的分析框架,创新可以通过资本深化、推动人力资本增长、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四大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将迈入“大创新时代”。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大创新”时代来临,有望开展大规模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其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要求开展大规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这意味着以 5G、物联网、 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为万物互联互通、为创新发展筑基的科技基建将有望得到大规模建设。以 5G 基站建设为例,截至 2019 年底,5G 基站建设数额已超 13 万个, 用户规模增速百万/月,用户规模与网络覆盖范围同步扩大。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其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成熟的基础设施的支持。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 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万物智能化、互联化所需的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更快更早地到来。

03、新基建推进速度有望超预期

(1)决策层:中央号召,地方政府跟进

2015-2019 年间,中央对基建的政策导向以“补短板”为主。《报告》指出,2020 年以来,中央开始密集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以,由“基建补短板”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决策层的转向将为新基建持续开拓成长空间。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自 2020 年以来,已有 25 个省市的政府工 作报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 8 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计划新建 5G 基站的数量, 合计超过 30 万个。四川、重庆、陕西、河北等省市已发布了年度重点项目清单, 总投资接近 25 万亿元,计划完成投资也接近 3.5 万亿元。自决策层吹风到地方政府的跟进,自上而下地推进新基建。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2)监管层:货币财政齐发力,产业政策落地,层层加码扶持新基建

财政政策: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新基建进一步拓宽资金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导向。

2020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 用。这是继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后, 近期再次对财政政策的力度的正面指示。减税降费、专项债扩容、引导政策性金融债发行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将持续利好新基建。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政策性金融债或将进入财政的工具箱。

继专项债大幅扩容后,政策性金融或成为基建的又一“长期资金供给”。从历史来看,“政策性金融”能够放大中长期的财政杠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资金的久期足够长, 或成为基建的又一“长期资金供给”。

间接融资及货币政策:LPR 改革疏通金融支持实体的传导途径 LPR 利率多次下调,持续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新基建相关行业将从中受益。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直接融资及资本市场政策:再融资及并购重组放松,助力金融支持新基建,直接融资是大势所趋,融资结构转换将有利于新基建。

自改革开放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模式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以存量法计算, 2017 年中国的直接融资占比仅为 37%。当下,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开始以消费服务、科技创新为导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应运而生。然而,新兴产业的融资风险偏好需求更高,银行的低风险偏好资金、信贷资金、间接融资模式不利于大面积直接支持新兴产业、民营企业,也对新基建发展造成阻碍。再融资放宽、 并购重组放松、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等将持续推进直接融资发展,进而利好新基建发展。

(3)产业政策:交通部、工信部等频频加码政策,推进新基建产业部署

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为代表的部委,相继发布产业政策,致力于新基建,包括对传统基建补短板与建设 5G 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交通运输部:完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基建补短板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交通网络,推进城市群基建补短板。

中国34万亿新基建深度报告(收藏版)

工信部:持续推进 5G 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层:产业整体发力创新,龙头企业引领新基建发展。

从产业层面来看,我国企业整体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利好新基建发展的产业环境, 而龙头企业如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带头进行新基建,而 PE/VC 资本对新基建方向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攀升。

(4)企业整体趋势: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