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先进的 MagSafe,真无线充电前最成功的失败品
第三,MagSafe 对充电头极度挑剔。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原装附赠的充电头中,甚至第三方厂商制作的充电头设备,均支持丰富的快充协议(PD、PPS、主流品牌的私有协议均有涉足),便于用户一头多用实现真正的环保;但对于 MagSafe 无线充电的磁吸底座而言,经过专业充电媒体的严谨测试,在对测试环境和测试条件不做刻意调教的情况下,仅有官方的 20W 充电头能触发 15W 功率;售价更高的原装充电器,甚至第三方充电头,要完成握手,则需要对外部条件进行调整。从另一方面说,MagSafe 为日后苹果大规模的官方配件出售提供了条件。 最后,MagSafe " 假无线 " 体验,增加了仪式感,但并不增加实用性。放近,自动磁吸附,整个充电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的无线充电更具仪式感;但十分可惜的是,在充满电后,将手机挣脱充电底座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随意," 牢靠 " 到用户必须借助双手才能完成该操作,对比起传统的无线充电,在便利性上反而开了倒车。 最后是一个宛如 " 脱裤子放屁 " 的设定,磁吸设计让用户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能使用手机,但那一根链接磁吸底座的线材着实看着十分碍眼,既然都能忍受磁吸底座的那根线材,那何不使用 18W 的、更为先进的有线 " 快充 " 呢? 结语:期待真无线的未来 iCloud 云的发展,让云服务站上舞台,用户了解到了手机备份恢复不再依赖电脑;e-SIM 的推出,让用户摆脱物理的 SIM 卡、卡槽设计对机身设计的影响;Airpods 的发展推出,苹果成功把 3.5mm 耳机接口干掉,引领了真无线耳机的跨越式发展;而 MagSafe 的到来,苹果不仅仅是想革新无线充电体验,它的目光更加长远:干掉目前手机上唯一一个打孔接口,为更加优秀的手机内部空间设计留下可能。 无论是魅族 Zero、 vivo APEX 2019,他们都在往机身一体无暇、无开孔的方向设想过、努力过、实践过,但这两款产品终究没有走向量产,他们看到了未来,但可谓生不逢时。而作为行业引领者的苹果,在前沿技术的普及上颇有一呼百应的风范:在苹果 iPhone12 系列能拍摄、观看、剪接杜比视界 HDR 视频后的不久,不少软件厂商入局 HDR 视频(新浪微博已经率先允许个人用户上传 HDR 视频),迈出了 HDR 视频普及的第一步。而随着 MagSafe 技术的不断演进,未来的手机是否会朝着无开孔、一体无暇的方向发展呢? 对于目前的 MagSafe 概念、硬件设备,更多像是一种半成品,温度、功率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苹果无法在下一代产品中带来巨大的革新,如提高充电功率、将温控阈值提高,在目前越来越快的有线充电目前,MagSafe 最终会被大浪淘沙成为时代的弃子,成为有一个叫好不叫作的产品。 在 MagSafe 看来,更远大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真无线充电:摆脱线材,甚至说摆脱磁吸底座,将远距离充电接收设备融合在机身内。那时候的用户,不仅仅依赖无线充电,更无法离开无线充电。这,或许就是 MagSafe 的最终形态。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