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卫星互联网终于能用了,颠覆 5G 的「全球 WiFi 」要来了?
最后是价格,星链公测的服务价格为 99 美元 / 每月,同时必须购买 499 美元的配套终端才可以使用。 ▲图片来自:Wandering-coder 这个价格比起现在的手机上网套餐显然没有优势,不过在传统的卫星互联网运营商面前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能以相同的价格提供数倍的网速。 目前 SpaceX 正在以每天 6 颗的速度制造星链卫星,以每月 2~3 批的速度部署星链卫星互联网,并表示到 2021 年将能够向全球几乎所有角落提供高速宽带互联网。 肉眼可见的星链卫星 . 图片来自:Medium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最快明年全世界都可以用上星链提供的「全球 WiFi」呢? 颠覆 5G,全球 WiFi?真的想多了 自从马斯克宣布星链计划以来,舆论就开始将这个号称要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和 5G 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表示星链可能对 5G 网络进行降维打击。 实际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而马斯克本人其实也没有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首先星链采用的是 Ku 和 Ka 波段,和手机上使用的不是一个频段,不能和手机直连,因此需要像上文提到的那些终端来接受和转换信号。 另外因为卫星互联网所用的是高频毫米波段,信号衰减也十分严重,难以穿透混凝土等障碍物,在室内基本无法使用。 图片来自:触电新闻 即便是上述这些问题彻底解决了,要让卫星互联网像 4G、5G 基站一样提供网络服务也不太现实。 每颗星链卫星相当于太空中的一个基站,目前单颗星链卫星带宽是 20Gbps,与一个 5G 基站相当,然而目前全球 80 多万个 5G 基站的覆盖范围也很有限,因此就算星链完成 4.2 万颗卫星的部署,也无法和地面基站相提并论。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叫做「通量密度」的概念,指的是单位面积的总数据流量,比如 5G 的通量密度是 10 万 Gbps/ 平方公里,同样的带宽下,服务面积越大,通量密度就越低,分配给每个用户的带宽也就越少。 以星链卫星 20Gbps 的带宽和 4.2 万颗的数量,是不足以给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陈山枝指出,若星链要替代 5G,实现与 5G 相当的通信容量,至少要提供相当于 5G 基站数量的卫星。 我们看到目前星链公测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 160Mbps,但却很少有人提到接入星链的用户数量。如果以 5G 最低网速标准 1Gbps 计算,4.2 万颗卫星的总带宽只能为 84 万名用户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星链的确可以提供和 5G 相当的网速,前提是要限制接入的用户数量,这也意味着无法为海量用户提供高速网络服务,当然也不可能取代 5G 了,只能作为 5G 基站的补充。 那么星链卫星互联网有什么用? 既然星链只能为少数人提供高速网络服务,那么 SpaceX 为什么要投入数百亿美元在这个项目上,谁会为星链买单呢? 实际上马斯克一开始也没打算要用星链和蜂窝网络运营商竞争,而是要为那些「接入不可靠、价格昂贵或完全无法使用的地区,提供高速宽带互联网业务」。 虽然用户规模相对较小,这同样是一个前(钱)景广阔的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