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机”频出,小米已“看穿一切”?
而高通骁龙 7 系列和联发科天玑芯片的崛起,也让 Redmi 多了一个可以辗转腾挪的空间:小米不再担心中端旗舰被高通卡脖子,天玑也能成为小米的 2000 元战略开拓者,筛选出那些 " 非高通不买 " 的手机用户。 在 K30 Pro 推出的后续机型上,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在 K30 极速版和至尊纪念版中,Redmi 凭借骁龙 768G 和天玑 1000+ 系列芯片更新了 2000 元价位市场,用高刷屏的成本降价换下了有槽点的 K30 基础款和 K30 Pro。1500 元价位的 K30i 则因为定位不明没有成为爆款,但也让小米团队进一步明确了 K 系列的用户需求。 而昨天发布的 K30S,才是小米真正面向极客打造的款式。K30S 没有在相机发力,而将重点放到了屏幕与续航,其综合性价比也成为了 K30 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产品,Redmi K 系列的钉子户,最终被连根拔起。 作为一家摸爬滚打十年的消费企业,小米不可能不知道真极客用户在等什么,K30S 推出那么晚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小米希望先让其他款式的 K 系列机型分化用户群体,填满 1500 — 3000 元的市场空间,占据竞争优势。 而对于那些 " 性价比 " 死忠粉,K30S 无疑拖慢了他们之后换机的节奏,由于大部分用户不会半年一换机,K30S 的完美替代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推出。小米用 K30 分化了大量用户,真死忠要么购买小米 11,要么直接等下半年。小米可以充分将技术磨合,降低成本之后,延期半年再全部下放到 2000 元价位,这其实避免了大量新技术应用在性价比旗舰上的赶工事故。 Redmi K40 的前瞻 分析完整个 K30 系列的机型,我们其实发现,Redmi K30 游刃有余的背后,是小米在供应链话语权逐渐增长。可以预见到的是,明年 K40 系列一定会继续机海战术,用高通和联发科的产品迭代来不断推陈出新,唯一的难题是高刷屏这么好用的技术,似乎很难出现了。 Redmi K30 系列的成功,其实向我们解答了一个问题:中端旗舰在研发不深入的情况下,如何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是像其他品牌那样,一股脑地全部推出之后降价,还是利用培养出的用户黏度,进行缓慢且平稳的机型更新?在小米生态逐渐站起来的今天,K30 系列选择的无疑是后者。 当然,Redmi 在这一年间的战略轮换,也向我们点明了一个事实:如今安卓旗舰的发展其实比 iPhone 更加完善且健康。和苹果的深思熟虑不同,安卓厂商的技术培养已经初步开花结果,厂商可以在短时间催生一项需求并在一年内逐步将它满足,这在营销和技术上,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就算消费者知道自己被 " 算计 " 了,那也是心甘情愿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