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杨敬宇:我们的边缘计算技术点,可能超前了业界一点
如果仅仅基于单点给你提供一个CPU或者边缘节点,这个节点坏掉了,用户的应用可能就会崩溃掉。阿里云边缘计算解决方案通过协调调度,希望应用对节点的切换没有感知。不仅易于部署,应用在节点之间可以按需进行协同切换,用户你不用关心这背后的技术难点,这就是操作系统要达成的一个核心能力。 在DOS之前,基于CPU使用用汇编语言编程的程序是很少的,随后,DOS、Windows、移动时代的应用之所以能够大爆发,是因为操作系统做了很多底层的工作,让我们的应用开发变得非常简单。今天的边缘计算,要想让应用场景爆发,协同计算也必须解决在大规模节点基础上,如何让产业应用更好的使用操作系统平台的问题。 协同网络和协同计算类似,边缘节点之间不仅能够协同互通,同时边缘云和阿里云的中心云也能协同;此外,边缘云和运营商的5G核心网互通,协同网络主要目的就是把所有的边缘云基础设施上的点协同起来。用户使用的时候,看到的是单一的、简单的界面,将更容易去使用。 所以,“协同网络”+“协同计算”的能力,都是为了支持整个操作系统的工作,希望用户可以轻松的去使用边缘计算平台的设施。 三大能力,缺一不可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落地,关注边缘计算领域的厂商也越来越多,且各家都有不同的特点,杨敬宇阐述了阿里云边缘计算的三大优势。 首先,基于阿里云的大型飞天云操作系统,边缘计算团队在做兼顾边缘计算场景技术特征的云边一体的小型化的飞天,同时提前布局了多点协同计算技术。通过10年的技术积累,在节点小型化,融合计算和协同计算等边缘云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层面,有自己的先发优势和历史沉淀。 第二,阿里的CDN已经可以平滑稳定的运行在云化的阿里边缘云设施之上。除此之外,还有像GRTN(全球实时传输网络)、中间件、数据库,都会运行在边缘云上,阿里巴巴集团的生态积累了大量的可以应用到边缘云中的技术能力,从而方便边缘云客户基于这些丰富且标准化的边缘技术组件和服务,构建垂直行业应用。 第三,从应用层面讲,不论是“大文娱”,还是“新零售”,阿里云有丰富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依托于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的生态,比如“盒马鲜生”、“饿了么”、“天猫精灵”,可以快速拓展边缘计算的场景应用。 “我们有上下贯穿的能力,这是阿里的优势,我认为整个边缘计算要做起来,不仅有底层的分布式边缘计算资源设施,还要有边缘云操作系统和丰富的边缘中间件技术能力,更要有丰富的真正适合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三者缺一不可”,杨敬宇说。 谈到阿里云边缘计算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关注的技术方向,杨敬宇表示,边缘计算团队基于公司战略,做了三个层面纵深的技术能力建设: 第一、高性价比的边缘节点硬件及小型云化技术,以及多点协同计算技术。 第二、边缘中间件能力建设,如何把阿里云的各种能力,包括内容分发、缓存能力放到边缘云上。 第三、如何和未来各种边缘场景建立技术连接,让5G创新场景应用或者垂直行业的应用,能够方便地搭载在边缘分布式小型化云和标准化能力之上。 本文转载自CSDN《“我们的边缘计算技术点,可能超前了业界一点”》。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