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更名医鹿APP后,阿里健康更为聚焦:发力医疗服务

发布时间:2020-09-11 11:44:44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今年9月,阿里健康APP的用户陆续发现APP已经升级换装,以医鹿为名上线,取一路健康意,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相较于旧版本而言,全新版本医鹿App界面更加清爽、聚焦,将医疗服务集合到了首页。首页头部设置医疗健康搜索栏,用户在进行病症或健康

今年9月,阿里健康APP的用户陆续发现APP已经升级“换装”,以“医鹿”为名上线,取“一路健康”意,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相较于旧版本而言,全新版本“医鹿”App界面更加清爽、聚焦,将医疗服务集合到了首页。首页头部设置医疗健康搜索栏,用户在进行病症或健康需求搜索时,将会弹出相关专业健康知识、擅长诊疗该类疾病的专家医生、附近医院可以预约挂号的科室等内容。

此次更名,绝非是简单的换装升级,更名背后,隐含了疫情后,阿里健康将医疗服务领域积蓄的势能用新阵地去聚焦发力的思路。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阿里健康发力医疗服务

医药行业中,阿里健康为代表的医药电商模式,在近年迎来了飞速发展。取消ABC证降低了医药线上销售入行门槛,而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促进处方外流等不断出台的政策都在推动着医药电商模式的发展。

纵观阿里健康业务,医药电商板块的收入占据了现金牛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阿里健康深化服务,发力医疗服务顺理成章。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一互联网巨头的最新动向——开始集中优势兵力和资源在“医”端进一步发力,将阿里健康运营多年的app迭代成为“医鹿”app,以满足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用户需求。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阿里健康动作频频。早在疫情初,为避免线下就医发生交叉感染,部分线下医院纷纷上线互联网问诊。阿里健康也积极投身其中。

早在1月24日晚间,阿里健康便针对湖北地区居民上线了义诊服务。仅仅上线24小时,义诊活动页面便累计接待访问用户数近40万。

其中,最“热门”的呼吸科,部分医生人均日接诊量200人以上。为了缓解医生压力,阿里健康随后更是通过支付宝、手机淘宝等对医生进行了招募。

3月,由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阿里健康发起的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GMCC)上线。作为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交流抗疫经验分享治疗方案的主要平台,有来自近1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抗疫医生加入到线上抗疫公益行动中。截至7月,其累计访问量更是高达千万人次。通过GMCC平台,阿里健康不断汇聚着全球顶尖的医生资源。

5月,阿里健康与相互宝合作上线名医频道。张文宏、支修益、李守军等多位专家名医在线直播讲解健康科普知识,与多达百万的用户完成了互动,这个平台也成为了医生影响用户的新舞台。

阿里健康显然并不满足于既有现状,而是选择了从舒适区药品销售流通中抽身,逐步发力医疗服务,不断探索与尝试,试图啃下这块硬骨头。

政策、消费环境多方合力,需求推动医疗服务布局

疫情的发展对阿里健康发力医疗服务仅是催化剂。政策、消费环境、用户需求等多方合力,推动着阿里健康医疗服务布局。

1、健康中国的要求、分级诊疗的趋势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面临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往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如何高效利用医生资源一直都是我们在探索的事情。

早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了“分级诊疗体系”这一概念,指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借鉴西方经验诞生的家庭医生,身为居民健康守门人,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提供着基础。互联网线上问诊,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线下家庭医生负担过于沉重的问题,用户完全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便利的互联网医疗,解决大部分健康问题。

随着“健康中国”的理念推动,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增加。在今年8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20年工作计划》,针对提升居民身体健康水平进行了诸多部署,甚至拓展到精神健康,要求“在部分地区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抑郁症防治等心理服务,进行心理服务模式试点”等。

无论是对健康的重视,还是对分级诊疗的规划,都要求像阿里健康一样致力于互联网+医疗的企业提供合适的服务,应对时下的需求。

2、疫情期间政策助推互联网医疗发展

新冠疫情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医疗政策的出台,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以互联网医院为例,在2020年前5个月,互联网医院建设数量就已接近2019年互联网医院建设总量,并且仍在持续增加。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陆续出台《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均要求大力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平台的高效率、低风险得到了充分展现。

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的进程也在疫情中得到迅速推进。2019年,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构建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的整体框架。但是各地响应程度不一。疫情发展形势严峻的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 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这些举措并非是临时性的。6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信息化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推广疫情期间线上服务经验,指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与此同时,行业内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有所动作。以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为例,在疫情期间快速接入打通了医保服务。截至8月中旬,平安好医生有14个与线下医院签约的互联网医院项目投入运营。其中湖北、东莞、银川等地互联网医院更是接入了当地医保支付系统,为所在地居民带来了更为便捷、高效、安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京东健康更是在今年8月上线了“京东家医”,试图作为以往基层社区模式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补充,补足短板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