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需要一台屏下摄像头手机吗?
核心目的,就是想让大部分屏幕依旧能延续原本的色彩、亮度优势。其次,再对「摄像头区」这一块极小区域「动手术」,把它屏体中的正负极都换用高透明材料,把透光率做上去,让摄像头捕捉到足够多的光线。 ▲ 中兴表示,AXON 20 的「摄像头区」占比仅为 0.2% 真正难解决的,其实是让「摄像头区」去兼顾「图像显示」和「拍照成像」这两方面的需求。 毕竟,哪怕它面积再小,它还是要显示颜色,还是要保持和主显示区的一致性,那么它就必然要保留一定的像素点。 ▲ 小米更倾向于选择不牺牲像素量的方案,然后靠像素间隙来实现透光 此时,两种方案便应运而生了。 其中一种是降低像素总量,增加透光面积,这其实和透明电视的原理很类似。 而另一种方案,则是在维持原有像素总量的基础上,将单个像素的面积稍微做小,再利用像素间的空隙来实现透光。 ▲中兴 AXON 20 选择降低「摄像头区」的像素密度,来解决透光性,但更低的 PPI 也会造成视差,导致「色块」的出现。图片来自:B 站 up 主 JD 大手哥 老实说,两种方案的效果孰优孰劣,目前还无法下定论。因为不管是从中兴 AXON 20 的真机上手视频,还是说小米放出的工程机视频中,我们还是能在特定角度或是某些非深色界面下,看到一个小「色块」的存在。 ▲ 小米最新的方案对于摄像头区的隐藏较好,但左上角的屏下区域也并非完全不可见 这个「色块」,便是屏下摄像头所处的「摄像头区」了。这是因为像素密度的降低,导致和主显示区精度的不一致,才会出现这种「拼接」痕迹。 就目前来看,包括像小米、OPPO、vivo 等厂商都仍在解决这个「色块」的显示不一致问题,比如说能否让它变得不明显,能否解决特定角度下的色差情况。 ▲ 年初 vivo 推出的 APEX 2020 概念机 屏下摄像头另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自拍效果。「能不能拍到照片」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被解决了,现在我们更关心的,是它「能不能拍得和其它手机一样好」。 这不仅对前置镜头的感光元件提出了更高的硬件要求(更大的光圈,更大的底,进更多的光),同时,一些物理层面实在无法消除的部分,则要靠算法来弥补。 如果最终,屏下摄像头的拍照能做得很好,哪怕是「摄像头区」仍有一些视差问题,它依旧可以作为挖孔屏的替代,让大部分手机回归到完整一块屏的体验上。 但如果还做不到,甚至无法达到大部分人的可接受标准,我实在不认为,人们可以在忍受视差的同时,还要丢掉原来的美颜照。 真全面屏能让手机涨价吗?并不会 做屏下摄像头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它可以让我们做一整块完整屏幕,解决掉刘海、挖孔等缺失的部分。 事实上早两年,迷恋于这种极致感的手机厂商就已经借助升降摄像头,或是滑盖、正反双屏等结构,提前达成了这一目标。 这意味着有很多消费者,已经知道「正面完整一块屏」的手机到底长什么样子了。 ▲ 靠着升降摄像头,很多手机已经提前实现了「屏幕自由」 当然,以前做无开孔屏幕,是有代价的。 一个是不可避免的重量、厚度提升。因为做升降要加入电机,做滑盖也需要滑轨组件,那么就必须要在机身内部预留额外空间,一大批重量在 200g 左右,厚度达到 9mm 的手机便随之诞生。 ▲ 此前我们对比过升降和非升降机型,在重量和厚度上的差异 另一点,就是某些功能的缺失。空间被占据后,有的功能就不得不被放弃掉,比如说无线充电的线圈,比如说防水防尘特性等,因为它们不是「刚需」,至少在当时,不会比一块真全面屏的优先级要高。 ▲ 很多放弃了升降摄像头结构的手机,往往都在轻薄性上得到了改善,还获得了无线充电、IP68 级防水灯特性 有趣的是,历经了一年多对全面屏的摸索后,大部分厂商最终却重回了「挖孔屏」的「非全面屏」道路,重新强调起轻薄,带回了无线充电,去发展高刷新率屏、潜望式镜组这样的特性。 这也引出一个新的问题: 人们对于全面屏的追求,是否真的那么强烈?甚至强烈到需要牺牲掉其他部分的体验了? 市场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如果为了手机全面屏,就得以其它部分的体验作为代价,这种牺牲并不值得。 的确,真全面屏确实填补了很多人对于刘海、挖孔屏的怨念情绪,也将视觉体验做到了更极致,但客观的说,这个孔有和没有,并不会对你的实际使用带来多少影响。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