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笔记本电脑之父」陨落,日本制造业真的不行了吗?

发布时间:2020-08-20 12:06:1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爱范儿
导读:来源:爱范儿 公元 1875 年,推崇洋务运动的同治皇帝,病逝于紫禁城,年仅 19 岁。 而距离紫禁城 2578 公里的东京银座,一家名叫田中制造所的民营机械工厂出生了。并在日后的 100 多年间,凭借强大的技术力量,获得了 24 个「世界第一」或「日本第一」。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东芝元气大伤,只好变卖「家产」用来「回血」。所以从这一年开始,东芝就走上了大规模裁员和「卖卖卖」之路。

「笔记本电脑之父」陨落,日本制造业真的不行了吗?

掌门人上演宫斗剧

要问财务作假的原因,明面上是为遮掩核电业务的羞耻,暗地里则是因为几代掌门人的内斗。

其中,西田、佐佐木、田中久雄之间的恩怨最为人所知。

西田虽然早就从社长一位上退下,但是一直处在「垂帘听政」的状态。佐佐木是西田的继任者,两人曾有一段「蜜月期」。不过西田后来「变了心」,认为佐佐木只会核电业务,这种人是不会让公司有未来的。

佐佐木很生气,「明明我在任期间,让公司扭亏为盈了,怎么能这样说我呢?」

2013 年,田中久雄上位成为新社长。田中久雄对西田很忠诚,西田也对田中久雄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让公司盈利更多。

「笔记本电脑之父」陨落,日本制造业真的不行了吗?

▲田中久雄 .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在巨大的压力下,田中久雄也学着佐佐木做起了假账,直到 2015 年丑事败露。

除了掌门人内斗,东芝公司在这段时间的治理也存在很大问题。

首先是薪酬设计不合理。高管的固定薪酬占比大,并且固定薪酬没有和业绩挂钩,更多的是依靠年功序列和职位高低,容易导致「无功受禄」。并且东芝没有设置长期激励,也就是说高管很难拿到股票期权,这就使得经营人员更愿意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企业的长期价值。

其次是董事会独立性差,一把手「只手遮天」。东芝规模过大的董事会中,兼任的现象比较严重。董事会成员也经常是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这就会导致公司一把手的权力过大,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

此外,东芝内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很难发挥出审计监察的智能,这也是其连续八年的财务作假的助推剂。

「笔记本电脑之父」陨落,日本制造业真的不行了吗?

▲ 东芝集团 . 图片来自:nikkei

东芝只是日本制造业的缩影

东芝的衰落并不是偶然,它只是日本制造业集体沉沦的一个缩影。

似乎从 2008 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制造业便一蹶不振,开始走向下坡路。在客观方面,日元的加速升值、世界经济走势下行、市场风向发生变化等,都是导致日本制造业萎靡的「元凶」。不过真正的原因,还得从内部找起。

在《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一书中,作者汤之上隆总结了日本制造业的四大教训。其中两条都在批评日本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一是 「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时,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二是「面对技术趋势转变,日本企业制度过于僵化,根本就不能适应技术变革的趋势」。

「笔记本电脑之父」陨落,日本制造业真的不行了吗?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制造企业普遍过度崇拜技术、创新节奏放慢,在互联网时代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

除此之外,许多大企业自身也制度僵化、体系臃肿,由此滋生许多问题。除了东芝,还有许多制造业巨头出现丑闻。比如三菱油耗造假事件、高田问题气囊事件、斯巴鲁被曝质检造假、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事件等,为日本制造业蒙上一层阴影。

最近几年,日本的制造业巨头,纷纷把曾经引以为傲的业务出售,以断臂求生。

「笔记本电脑之父」陨落,日本制造业真的不行了吗?

▲ 日本制造业 . 图片来自:the borneo post

2015 年,松下将旗下三洋电视业务出售给长虹集团,长虹因此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5 年,夏普将其美洲电视机业务(除巴西外)出售给海信集团,包括夏普墨西哥电视机工厂。又在 2016 年接受鸿海精密 3888 亿日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类似上述的案例不胜枚举。可以说,在家电、智能手机等最终产品,或称之为「下游产品」领域,日本制造企业已「集体沉沦」,丢失对这些赛道的绝对话语权。

「笔记本电脑之父」陨落,日本制造业真的不行了吗?

▲ 日本制造业 . 图片来自:bloombergquint

日本制造业的出路在哪?

整体来看,现在能够勉强一战的日系消费电子厂商,可能只剩下索尼了。不过俗话说「破船还有三千钉」,即便日本制造业「战败下游」,但其仍然在产业链上游高歌。

据科睿唯安公布的《德温特 2018 — 2019 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39 家日本企业上榜,数量居全球第一。而我国大陆地区跻身该榜单的企业,目前仅有 3 家,分别是华为、比亚迪、小米。

这组数字差距还不算太大。有种流行的说法是,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有 3.5 万家,而我国只有十余家,这个差距就更夸张了。

「笔记本电脑之父」陨落,日本制造业真的不行了吗?

▲东京新宿区 . 图片来自:Getty Images

如果将日本百年老企众多的原因归结到明治维新,那日本近年来在制造业的地位,则需要归功于 20 世纪 80-90 年代的「科技立国」战略。

彼时日本当局将工作重心从「技术引进」转移到「技术自研」。提出「科技立国」「知识经济」,在纳米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上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阶段的变革,直接让日本制造业「封神」。

而这,也让其积累了仍在上游高歌的资本。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