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娜走了,微软小冰又来了,语音助手到底有没有用
小娜虽然从移动端和 PC 端上离开了,但不代表微软就彻底放弃了语音交互这个未来入口,从微软公布的消息也可以看到 Cortana 还会集成在 Microsoft 365 应用中作为语音助理工具,在 Xbox 平台也会保留 Cortana 作为社交辅助,为再起做准备。这种助理向的语音助手在未来商业办公的确能起到提升生产力的作用,搜索功能就是此前 PC 端用户使用 Cortana 最常用的场景。 像我们平时直接在 Win10 菜单里面进行搜索其实也可以通过 Cortana 搜索框提取存储在 Outlook 电邮、通讯录、日历应用、网络中的数据。这种输入文本的方式本来只是 Cortana 在不方便使用者说话或者识别率不高时的备用方案,不过却成了 Cortana 在 PC 端的主要使用方式,这一方面也体现了语音助手识别率和效率的问题。 而在手机端上就算是识别率更高的 Siri 和 Google Assistant 也不见得有更高的使用率,据 SUMO Heavy 2019 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智能手机上语音助手使用率低于之前的预期。有近一半的用户从没使用过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手,日常使用活跃用户仅为 16%。这还是语音助手已经出现 5 年,并在市场中大力普及语音助手之后的调查结果,可想而知当年微软想通过 WP 手机来推广 Cortana 的想法有多天真。 05 不那么 " 智障 " 的小冰妹妹来了 和亚马逊的 Alex 建议主人自杀一样,现在的智能语音助手多多少少都有点人工智障的样子。不少厂家也把这个傻萌的特性当作自家语音助手的风格,包括像 Siri、小爱同学、小度等在语言调教上都各有各的特点。如果不执着于提升生产力这一点上,一个有趣、能逗主人开心的语音助手可能会更受用户欢迎,可行性也更高。 微软小娜的妹妹小冰就是个例子。微软小冰是由微软 2014 年 5 月正式推出的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完备的人工智能底层框架。从描述上来看和 Cortana 这种语音助手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小冰最开始的就是设计为即时聊天而生的。 和当时偏重 IQ 的语音助手不同,小冰剑走偏锋的选择了 EQ 路线。与还在和用户进行着亲戚般交流、尬聊的其他语音助手相比,小冰彷佛一出生就有谈笑风生的能力。无论抛出什么问题和梗小冰都能稳稳接住,在微信公测时小冰可以作为群成员加入聊天,还可以根据对话完成微信群的操作指令。 重要的是,通过和用户交流学习,会形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小冰。不过正是因为小冰的学习能力太强,一些微信群里的小冰变成了爱骂人的祖安少女等等,微软不得不降低小冰的能力,最后关闭了微信公众号和公测。尽管如此,小冰还是大受欢迎,除了和其他语音助手进行合作之外,还参与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积极推进包括主持人、金融摘要撰写人、歌手、画家等社会化角色的建立,现在在微博上粉丝达到了 510 万人。 06 你期待的语音助手长什么样? 之所以要强调聪明的小冰,是因为小编认为,未来的 Cortana 应该是小娜和小冰的结合和体。而在这之前,包括 Cortana 在内的语音助手都要先走攒 EQ 的路线。最开始就说了,语音助手的进化是靠海量的数据堆出来的,而这就决定了传统语音助手讲究任务性的交互,在用户数据量上实际是不够的。这就导致了在语音识别率和理解能力上进步缓慢,像用户和 Cortana 这种通过 " 手势 " 交流的方式,就让 Cortana 的识别率不增反降。 只有当语音助手风趣化、个性化之后才能更大化的调动用户和语音助手之间互动的积极性,而且互动方式也不需要局限于语音,辅以文字对话的方式可以消解不少和机器对话的尴尬感。看似没有意义的讲笑话和侃大山所收集的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不是简单的功能性对话可以相比的,小爱同学联合小冰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发展。通过海量数据来促进语音助手的进化也许是未来 Ai 交互革命的一个突破口。 通过和用户频繁发生对话所产生的数据一方面能反哺提高语音指令识别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培养用户习惯上也有巨大的优势。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中光要做到语音助手 " 有趣 " 背后不知道要花多大的力气。除了巨量的交互数据之外还要有一个足够强大底层框架来实现反馈分析和改进,毕竟不是每个公司都能开发出一个小冰。未来的 Cortana 也不是简单的设置行程,发发邮件就能重新崛起的,是要再捡起小冰还是另辟蹊径,我们拭目以待吧。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