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方太创新:把造物当做“表达美好”的过程
文/华商韬略 世人常用“工匠精神”形容敬业专注的品质,提起“工匠”,往往想到日本、德国的精细产品。而在中国,诞生于浙江宁波的方太集团将“工匠”上升为“哲匠”,秉承以“爱”为源的创新哲思,成就比德国制造更精湛的中国品牌。 哲人般思考,匠人般创作,“哲匠”方太24年来的创新,看似绵柔,实则凶猛。 从0到1漫长打磨,从1到n持续创新 不久前,方太的“自动巡航增压技术”获浙江省专利金奖,为家电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对于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来说,这个奖项是对方太多年来重视技术研发的肯定。 2010年,茅忠群看到央视报道《厨房油烟加剧家庭主妇肺癌风险》,决定放弃跟人拼单纯的技术指标(如风量、风压),创造一种以消费者使用时“不跑烟”为衡量指标的技术。 研发的过程艰难而缓慢,三年都没出结果。 期间,业内有人谋上市,有人搞并购,但茅忠群仍坚守实验室。为了实现从0到1的攻坚突破,工程师们进行了上百道程序的试验,模拟厨房里各种使用情境,“细微到吸油烟机每个开关按钮,我们都要经过上百次的油污喷溅试验来测试它在极限环境下的性能情况”。 终于,2013年,智能“风魔方”吸油烟机上市。据中怡康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该系列吸油烟机已经连续6年稳居畅销榜第一名。并于2018年获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 从0到1漫长打磨,从1到n持续创新。 2014年,方太推出“云魔方”欧式抽油烟机;2016年,“星魔方”欧近跨界吸油烟机上市;2017年,推出“智能升降云魔方,一系列产品的热销让方太在高端吸油烟机市场占有率高达40%,奠定业内领导地位。 仅凭“自动巡航增压技术”这一项专利,方太就实现了近80亿的销售额,着实凶猛。 慢研发、快迭代,在方太,并不是个案。 比如集结方太近200项专利的水槽洗碗机,在2015年推出前研发整整5年。至今5年间,方太先后开创Q系、X系、K系等水槽洗碗机产品,“型态也经历了双槽、三槽、槽体变位等变化,不断契合中国厨房的多元化清洗习惯”。 又如历时8年攻破的NSP膜色谱双效净水技术,由团队经10000多次试验检测、100多种材料选型验证、430多次改进才成型…… 最会拉家常的工程师 “平常都用什么锅做饭呀?”“拿手菜是什么?”“爱吃小龙虾吗?”…… 这种似家人似朋友的拉家常,是方太工程师上门时常有的一幕。 拉家常的目的,一是做好售后服务,二是洞察用户需求的背后,为研发提供灵感。 和用户“围着炉灶聊家常”,在厨房的烟火里,寻找创新的灵感。 问用什么锅做饭,是在观察锅与灶具是否匹配,进而研发出适合各种锅型的“十字型通用锅架”;为了炒菜时拢住油烟,设计出28°倾斜角的挡烟板;用户嫌逐只清洗小龙虾麻烦,就做一款带有“海鲜模式”的水槽洗碗机,让最容易藏垢小龙虾腹部都没有泥沙…… 秉持“为家人研发”的信念,工程师们二十多年来帮助用户选购产品,上门为用户设计、测量、安装、指导。 仅为实现“智能菜单”这一项功能,他们就可以花费10年,行程数万公里,记录烹饪大师们的手法、食材配比、火候控制等数据,持续研发攻关温度、湿度与食材的奇妙关系。 每年,方太拿出不少于销售额5%的款项用于研发且不设上限,“对于每个微不足道的0.01%的提升坚持不懈地追求”。 这家企业的出发点很朴实:一切为了用户需求。 “我们一切为了消费者,为了家庭,把烹饪变成一种生活的享受,让家人在体验科技带来的愉悦感的同时提升幸福感。”方太产品线总监王艳辉在一次产品发布会上表示。 而他本人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父亲在家用土灶做饭,虽然饭菜香味四处漂散,却根本看不到锅里炒的菜,整个人被油烟包围。作为已经事业有成的儿子,每次回到家里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老婆用土灶做饭才感觉到,原来油烟味道如此重。于是他为父亲在土灶上安装了一台智能“云魔方”吸油烟机,让父亲摆脱了终日被油烟围绕的环境。 将心比心,近年来的销量证明了大家对方太的认可。 2017年,方太首次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成为首个营收百亿的专业厨电企业。来自中怡康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方太吸油烟机在5000元以上的高端吸油烟机市场,零售额占比达到39.3%,稳固行业第一位置。同时,方太水槽洗碗机在8000元以上的高端洗碗机市场,零售额占比达到35%。 “有意义,有意思”的创新 知名媒体人秦朔将方太的创新定义为“开辟式创新”,是“以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为驱动,以长期主义的态度专注聚焦,以永无止境的精神进行技术创新”,他说,“在方太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文化灵魂”。 这种“文化灵魂”,就是方太的哲匠精神。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劳动者,略可分为普通工匠、匠师和哲匠三种层次。处在最高层次的“哲匠”,既包括了“工”与“匠”的内涵,又要有源于“爱”的创新哲思,将技术、美学、善德、商业相结合。 我们在先人的著述中可找到一些相关表达,如《尚书讲义》记有“技巧工匠咸精其能”,是说工匠要技术好,有请益求精的态度;《考工记》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说的是工匠要像圣人一样有德行;《历代名画记》有“哲匠间出”技法,说明“哲匠”除了技术好,还要营造美感;《闲情偶寄》道“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意为造物者要有仁爱之心,以百姓需求为重。 20世纪初,学者们编写《哲匠录》,收录各门类的匠人,虽然该书只限于艺术类名录,但它宣扬儒匠并重、道器合一,体现了中国的“哲匠精神”。 两次世界大战后,“工匠精神”成为日本和德国制造业的标签。 在西方,德意志民族在马丁•路德“天职观”(人要完成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的影响下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持续创新声名全球; 在东方,日本人传承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武士道精神和“利润与道德两全”的町人伦理,诞生了三井、住友等大企业,至今以“对天皇陛下尽忠的职人”为荣耀。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