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破局“停车难”:城市停车场得加油建,智慧停车方案也要跟上

发布时间:2020-08-01 09:48:2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日前,人民日报发表深度观察长篇报道《停车场建设需要再发力(深度观察)》,指出现下全国的车位缺口已达约8000万个。 为了深入研究这个城市发展的重大顽疾,报道分析了目前停车难、停车乱频频出现的原因,并调查采访了北京、江苏、广东、重庆等地在停车场建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深度观察长篇报道《停车场建设需要再发力(深度观察)》,指出现下全国的车位缺口已达约8000万个。

为了深入研究这个城市发展的重大顽疾,报道分析了目前“停车难、停车乱”频频出现的原因,并调查采访了北京、江苏、广东、重庆等地在停车场建设与治理的状况,并将部分发展良好的停车场建设案例的经验总结出来。

天天说“停车难”,到底有多难?

“开车五分钟,停车半小时。”这句话在大城市的车主群体中经常听到,区别往往只是停车耗时的“长”与“更长”。一二线城市的车主们,有相当一部分“身经百战”——这个“战”是指“车位大战”,甚至有部分车主有车不开宁可地铁出行,美曰“绿色出行”,实则是怕车开出去,车位就没了。

但这些都是一些车主日常的个人感知描述,如果从宏观数据看,停车难作为民生问题,汽车保有量和车位规模的矛盾更为突出,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非常严峻。

据公安部1月7日发布的统计结果,2019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2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汽车2578万辆,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私家车保有量首次突破两亿,达到2.07亿辆。

我们还缺多少车位?按国际经验,车位规模与小汽车拥有量的理想比例在1.1~1.3之间,据国家发改委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所作出判断:当前车位总缺口已升至8000万个左右,占理想比例的35%。

破局“停车难”:城市停车场得加油建,智慧停车方案也要跟上

停车位严重不足的巨大压力下,还有其他雪上加霜的问题,比如因为车主和车场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UCLA 城市规划院教授 Don Shoup 曾就此问题提出过城市拥堵理论,他认为开在城市路上的30%的车都在找停车位。“如果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位置,便能缓解1/3的交通拥堵。”

此外,由于停车位不足导致私家车乱停放的现象也很常见,比如停在人行道、篮球场、绿化草坪等,不仅影响居民的正常社会活动,还可能会因为交通堵塞、缺乏监管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工作。

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180多辆,与发达国家500~800辆的水平相比仍有2/3差距,增长空间可观。而现实状况是,汽车消费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长年保持在1/10左右。但城市停车难题已让一些地方政府在开放政策、促进消费上畏手畏脚,城市居民也降低了购车意愿,放缓甚至是抑制了汽车消费、内需释放,让城市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停车难”已成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之掣肘。

目前影响停车场快速建设的三大阻力因素

在国家政策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智慧停车行业在2015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近年来更是有极大市场环境需求,以及不断加大力度的上层政策扶持,比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以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汽车消费,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

然而,历史欠账多,汽车保有量增长越来越快,城市停车场的建设一直在加油呐喊,却一直没办法提速至可以拉近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拖泥带水的人肯定跑不快,要跑起来,还得清掉“泥”和“水”。

1. 成本高、利润低、盈利周期长,企业不敢试水

就人民日报报道的案例,位于重庆市三峡广场商圈的某自建停车场,一个车位日均创利40元,如果车位空置率低于30%,那96个车位一年下来可以收入百万元,看起来似乎利润可观。但实际上,这座两层的停车场斥资1000多万才建造出来的,哪怕忽略运维和人力成本,也需要至少10年才能回本。

破局“停车难”:城市停车场得加油建,智慧停车方案也要跟上

另一个案例,徐州彭园景区一处公共停车场负责人陈晓锋表示:“不算利息,静态收回建设成本需30多年,许多中小企业恐怕‘受不了’。”

成本高、利润低、盈利周期长,是社会资本仅观望而暂不涉足停车场建设的最大原因。

2. 车场运营、市政执法都依赖人,管理难度大

在物业管理行业,停车场停车收费占经营收入比重高、漏洞大,管理起来“顽疾”一向多而杂;另一方面,哪怕新建楼盘已经按配建标准为按住户数量配备1~1.5个停车位,业主却不一定买账,他们觉得路边停车不花钱还方便,冒着领罚单的风险也没进场,这就形成了“违规占道停车——需求不振——收益低、建设慢——缺口扩大”的怪圈。

破局“停车难”:城市停车场得加油建,智慧停车方案也要跟上

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重视停车问题,相关部门又分别从规划、建设、用地、收费、设备、执法等角度出台政策。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停成本、收紧路内停车规模……如今多措并举,引导居民合理停放车辆,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风险。但要执行到位,将要有庞大的人力成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的结合也会带来庞大的数据量,管理难度非常大。

3. 车场与车主的信息隔阂亟待解决

数据显示,30%的拥堵问题由停车难造成,日常48%的车辆须在车场排队,其中医院排队尤为严重,全国城市超九成车位使用率小于50%;当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的情况下,如上海、重庆两市,车位供给量将大于车位需求量。

破局“停车难”:城市停车场得加油建,智慧停车方案也要跟上

为什么明明有车位,却依然那么难停车呢?原因在于车场和车主之间的实时信息传递不及时,存在信息隔阂。虽然有导航软件辅助,但当局部地区需求旺盛的时候,导航软件也会将车主带到“车位已满”的地方,无法解决车主需求,也造成交通拥堵;停车场也存在闲时时段,空置车位多的时候却无法有效吸引有需求的车主来停车,也无端浪费了车位资源。

破局之策:活用智慧停车解决方案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指明了建设重点:路外、居住区、基本车位——“适度满足基本车位、从紧控制出行车位”“以配建停车设施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

人民日报的深度报道中也给出了很多有效举措:

①调高配建标准,确保“不欠新账”,同时瞄准老旧小区,逐步“还上旧账”,包括利用现有资源重整,开发新车位;放眼周边协调车位共享;建设立体车库等。

②应坚持市场运作,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企业力量,创新投融资模式,科学合理引导需求,让投资“转得好”“回得快”。

③相关部门需从长远、大局出发,提高停车场建设重视程度,落实到具体执行上,比如提升审批效率、注重精细管理,优化监管服务,提升治理效能。

这些举措是确实有效的,也有现行案例可供参考。但如果速度要快,效果要明显,还需要利用智慧停车解决方案来作为破局之策。

1. 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作用:打破车主和车场的信息隔阂。

车主的车位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些车场却因为引导不足、地理位置等各种原因没有足够的临停客源,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准确也造成了极差的体验。

在不改变城市格局的前提下,若不能打破车主和车场之间的信息壁垒,城市停车难题只会越来越严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