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的 365 天:从品控翻车到首销秒空
在 2019 年 11 月的媒体访问中,三星曾介绍 Galaxy Fold 在研发时就有一千款原型机,研究人员在日常所见的可折叠产品中寻找灵感,并最终敲定出能保护屏幕和兼顾握持手感的内折方案。 然而,就在三星向全球媒体发放评测机时,将这款手机推向风口浪尖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尽管 Galaxy Fold 的新铰链解决了折叠手机时的美观度,但复杂的互锁齿轮结构,也对手机的密封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作为首轮评测媒体之一的 The Verge,就因为手机铰链进入杂质(灰尘或沙粒),影响铰链齿轮工作,继而发生连锁效应破坏屏幕。 图片来自:The Verge 但「铰链危机」只是开始,让 Galaxy Fold 回炉重造的还有一层贴膜。 包括我在内,许多媒体在评测手机时会习惯性地撕开屏幕贴膜,减少产品拍摄时的反光,PI 贴膜作为和普通贴膜长得非常像的保护层,在没有任何标注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层普通贴膜,虽然撕开原厂膜对于普通手机来说无伤大雅,但对于折叠屏来说是致命的操作。 彭博社的编辑 Mark Gurman 把贴膜撕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为去年 4 月评测第一批 Galaxy Fold 的编辑,当时我在国行的评测机上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铰链在多次开合后,机械结构会出现明显松动,合盖状态下捏紧手机会出现「嗝吱」的声音。 我甚至也尝试过把屏幕贴膜撕开方便拍摄,但由于一直撬不开贴膜边缘,无意间保住了屏幕。 三星 Galaxy Fold 本应能成为折叠屏手机中的标杆,但最终却因为各种问题而遭到大众诟病。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中招」的都只是媒体,倘若这种情况发生在消费者手里,那么对于三星来说,又将是一场大型的公关危机。 经过半年时间的重造,加强防尘、加固贴膜的 Galaxy Fold 于 11 月正式登场,但可靠性的余波未平,新机的市场收获甚微。 人们更愿意花一万元去买直屏旗舰,也不愿意去尝鲜折叠屏手机。 但可靠性只是让 Galaxy Fold 遭遇冷落的其中一个主因,另一方面是在三星推出改良款 Galaxy Fold 之前,小米、华为都陆续在 9 月、10 月发布折叠屏产品。相比于已经被「剧透」的 Galaxy Fold,这些产品的造型更加惊艳。 严格来说,小米 MIX Alpha 并不是折叠屏手机,但其使用的环绕屏设计实际上和折叠屏原理相似,同样也是像外折方案一样通过大弧度弯折屏幕,并通过屏幕来取代侧边的物理按键。 一直处于缺货状态的小米 MIX Alpha 不过,或许是因为手机的结构和屏幕都是采用全新的方案,技术工艺上仍有不少难题,原定于去年 12 月上市的 MIX Alpha ,至今仍只有 19999 元的售价,尚未公布上市日期。 而华为 Mate Xs 算是在去年发布,而且声量和销量还算不错的折叠屏手机。一方面是因为 Mate Xs 用了柔派和 Galaxy Fold 的「折中」方案,在使用外折的同时,也让两边合拢折叠,而不需要另外设置外屏。 而 Mate Xs 也是目前唯二能支持 5G 的折叠屏手机,对于即将到来的 5G 元年,手机的功能可延展空间更大。 另一款是三星和中国电信定制的 W20(基于 Galaxy Fold),但由于这款手机的推广和销售由中国电信主导,因而在市场上表现十分低调。 不过,即使华为宣称会最大限度优化折叠屏的折痕问题,但是从我们过去对 Mate Xs 的评测看,屏幕折痕依然明显可见,只是相对于第一代 Galaxy Fold 来说,痕迹稍浅一些。 当然,除了折痕问题,厂商供量不足、普遍超万元的定价,仍是普通用户接受折叠屏手机的一大障碍。 曙光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