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云CEO许式伟:借势云上云,以数据赋能企业升级
在七牛云这次战略升级中,许式伟不仅从技术层面、企业发展层面谋篇布局,更重要的是从客户的角度、行业的角度、社会经济活力的角度去思考七牛云在整个生态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商业上和业务架构上进行了匠心独运的变革,探索出了一条有着强烈七牛特色的发展道路。今天的许式伟让人们看到了他如何在极客与商业的夹缝中不断蜕变,也从一家企业的转变中,窥见了一场即将来临的产业升级。 极客邦科技CEO霍泰稳对话七牛云CEO许式伟 “我们是谁?”这是从去年开始,反复萦绕在许式伟脑海中的问题。创业八年来,许式伟一直坚信技术的力量。然而,一路披荆斩棘到了2019年,面对行业竞争的日渐白热化,他开始重新审视七牛云面对的市场环境,不断问自己:七牛云是谁?应该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云计算是规模经济。国内的云计算大厂因为入局较早,所以积累了一定的规模,其他云厂商很难在同一层、同一赛道上,用同样的方法去超越这些具备规模优势的对手。对于中小云厂商而言,需要找到一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快打慢。 回顾七牛云的发展历程,早期从云存储切入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许式伟一直都有很强的危机感,担心业务模式单一,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此后,七牛云开始拓展,希望找到在市场上安身立命的商业壁垒。七牛云氛围开放,鼓励创新,因此探索了很多新的产品和行业方案,但是越来越复杂的业务架构,越来越庞大的产品体系和人员团队,也让七牛云在快速奔跑中出现疲态。许式伟内心隐隐感觉到,也许是时候进行改变了,“去年4月份,我们做了业务聚焦,对部分业务进行分拆,最后七牛云聚焦到一点,就是成为云上数据赋能公司。” “我们一定不会成为一家IaaS公司”,许式伟很坚定地说,“我们会沿着七牛云的技术积累往上走,持续构建产品和技术壁垒,并在该领域做到最好”。 数据湖,一场从IT到DT的顺势而为 2011年七牛云成立,那时候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很多公司对云的诉求就是提升 IT 效能,所以七牛云最早是一个 IT 效率工具。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完善,企业 IT 效能问题已经有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不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那企业未来到底更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市场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许式伟一直在思考七牛云的市场定位,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走到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一路的探索让他渐渐感受到,七牛云接下来要去关注如何用数据帮助企业赋能,进行一场从 IT 到 DT 的顺势而为。 七牛云CEO许式伟 数据赋能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抖音和快手的崛起。从 IT 的角度看,抖音是一个超级简单的软件,它的界面就是简单地滑一滑,但是从背后的数据视角来看,抖音是真正的千人千面,这是数据匹配效率极大化的一个结果。最早的数据匹配可能是搜索,由人去找信息,但是现在反过来了,是信息找人,抖音、快手是把信息找人做到极致的结果,这才是真正的数据科技的力量。 流量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云厂商之间的竞争进入到深水区,下一轮抢夺的是技术红利,而技术红利的顶端是智能革命,即如何运用数据科技的力量。数据科技赋能是接下来整个产业升级的核心,每个行业都有诉求,只是大部分人还不清楚怎么做。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客户,他们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使用数据的能力,时刻担心更高维的玩家会轻而易举地超越他们。 客户新的痛点和需求,让许式伟意识到战略升级的最佳时机已经悄然来临。 此前,七牛云的业务一直围绕数据管理,其中云存储是用来存储数据,而直播、音视频都是用来引流。按照 IT 的视角,云存储是一个工具,企业将数据、图片、音视频等存储进来,用户可以查看。但是站在 DT 的视角,局面截然不同。云存储会成为大数据公司的一个数据源,同时也可以成为 AI 训练的数据源,它还可以是日志的数据源、音视频的数据源,那么云存储就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湖。 换句话说,以前是流量带数据,现在是数据带流量。 七牛云产品副总裁陈超说:“这次战略升维,我们没有去研发新产品,相反我们把产品线更收敛了。站在 IT 的视角下,我们会认为自己要做很多产品,否则产品线就会不全面;但站在 DT 的视角下,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为了把服务做好,我们该如何提升技术能力和产品体验,这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当确定了战略升维之后,再来看产品、架构,如何取舍就会变得很简单,很多困难也会不攻自破。这就是为什么上山看问题比下山解决问题更重要。” 互联网发展的20年时间里,积累了包含巨大价值的海量数据,我们要做的是读懂这些数据,用数据科技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我们可以将七牛云上的数据分为三类,即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七牛云的云存储很自然地可以被定义为异构数据湖。七牛云所有的上传下载场景、AI 训练场景与大数据分析等场景的存储需求,均可以统一由该数据湖完成。同时,七牛云的所有产品会以数据为线索自然地串起来形成一个产品(One Product),同时具备处理以上三类数据的能力,让客户的数据“流动在七牛,存储在七牛,分析在七牛”。在此基础之上,七牛云也正在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健康的合作生态,做到客户、合作伙伴、七牛云的三赢。 借势云上云,连接生态聚焦数据赋能 2010年12月8日,Salesforce 成功收购 Heroku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云平台),并使其成为 Salesforce 的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所有的SaaS 都需要 PaaS平台来为其提供开放能力。但站在今天的视角看这场收购,许式伟认为,Salesforce 要的未必是一个 PaaS 平台,而是 Cloud Native环境。Cloud Native 其实就是标准化后的 PaaS 界面。 从行业的角度,许式伟表示,“实际上,我们认为 IaaS 厂商的资源交互界面会发生一次重大变革,会把资源的界面标准化。无论哪个IaaS厂商,提供的界面都是 Cloud Native。这其实有极大的好处,未来‘云上云’这个概念会全面开花。” 七牛云是最早预见并积极拥抱这个大趋势的一家公司。这样的尝试也体现出七牛云对云计算生态的看法。所有的“云上云”都会基于 Cloud Native 标准去构建一个新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谁在 Cloud Native 上的竞争力更强,谁就获得了大生态的话语权。对于七牛云而言,不需要去竞争算力的规模化,只需要将底层的技术能力嫁接在其他具有规模优势的云厂商之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数据赋能上。 Cloudbasedon Cloud Native 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合作模式。那为什么是“Cloudbasedon Cloud Native”,而不是“Cloudbasedon IaaS”?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