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音乐拥抱历史选题 5sing众筹助推《东京梦华录》再现大宋风华
古风音乐圈最近集中力量办了件大事。 今年3月,在原创音乐团队汐音社的带领下,河图、音频怪物、HITA、萧忆情Alex、玄觞、Assen捷、竹桑、人衣大人、柏鹿,这些古风音乐圈超人气歌手,共同推出了数字专辑《东京梦华录》。 这张专辑在去年先是上线5sing众筹,众筹当天,开启1分钟筹集金额就突破20万,第八天就提前完成了原定一个多月的计划目标。如今专辑完成,上线酷狗音乐后销量迅速达到18万+。 专辑以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为纲,采用“朗诵+歌曲”的形式,从各个角度还原北宋年间汴京城的繁华景象。 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一直被视为《清明上河图》的姐妹之作,对于考察研究北宋城市经济发展史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今人以数字音乐形式所作《东京梦华录》,则试图以歌声传承历史文化,唱出心中的大宋。汐音社团队表示:“谨以此向历史致敬,并激励我辈儿女奋勇向前。” 提起古风音乐,虽然名为“古风”,却是成长于21世纪网络世界的新锐音乐形式,携带游戏、动漫等二次元文化基因。 此番《东京梦华录》拥抱厚重的历史选题,获得极好反响,创新的同时也引出新的思考:曾经被认为小众的古风音乐,如今是否已经成功出圈?而这种与三次元历史的拥抱,是否将成为古风音乐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天时:文化“复振”带来的国潮加持 现在搜索古风音乐,人们会知道原创音乐基地5sing是古风大本营,某某流行影视剧的主题曲或者片尾曲是古风音乐,某首古风音乐尝试把非遗乐器加入其中,古风音乐人登上卫视节目,等等。 然而,人们也不会忘记,在古风音乐获得关注与赞誉的同时,也经历过诸多质疑,比如矫揉造作似乎成为了一大标签。 其实,这样的质疑,又岂止是对古风音乐呢? 回望十年前,那时候还没有古风音乐的概念。但那时候有汉服运动,少男少女身穿汉服上街会被视为异类,甚至有人公开做出过激之事予以嘲讽、打压、反对。 但十年后再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酷狗直播华服日晚会) 由团中央发起的中国华服日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了,特别是今年,又通过酷狗直播等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汉服、古风音乐、国风舞蹈等等,已经融入到大众主流的娱乐生活中。 这种变化,得益于“文化自信”的提出与倡导,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就在2018年,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就对汐音社在5sing众筹推出的古风专辑《敦煌定若远》予以高度评价。原文中写道:“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未减弱,反而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 而今年推出的《东京梦华录》,也令许多人探讨起宋朝,军事力量薄弱一度是后人不喜欢宋朝的黑点,但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无论是学术上的推进,还是民间的评价,宋朝也逐渐获得公允的认可,这像极了古风音乐的命运,其实这是整个大环境的“翻身”,也是当前文化“复振”带来国潮崛起的必然,是一种天时。 地利:5sing建成古风音乐大本营 正是在这种天时的影响之下,在此之后,汐音社还曾与酷狗音乐、5sing陆续为广州、南京、西安、成都、北京五座有代表性的城市谱写歌曲,在2019年先后推出“五城记”项目,以古风音乐唱诵现代城市发展,可以说是受到文旅融合这一重大政策的感召。 古风音乐频频拥抱三次元题材,并获得良好反响,固然离不开主创团队的精心策划,但不容忽视的是背后的平台助推。 5sing,被誉为古风音乐大本营,这是古风音乐圈公认的说法。如今耳熟能详的众多古风歌手,大多从这个平台成名。 5sing本身隶属于数字音乐平台酷狗旗下,是原创音乐人的精神家园,除了古风音乐,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找到归宿。5sing的吸引力在于为分众音乐提供了发展空间,其高品质音乐社区定位,不仅赢得了一批音乐鉴赏力较高、注重个人体验的忠实用户,还使得用户同音乐人形成了“有价值”的互动,其亮点莫过于音乐众筹。 早在2014年,古风歌手竹桑通过5sing众筹发布了个人专辑《竹梦令》,这是5sing众筹第一个成功的项目。 竹桑曾公开表示:“高品质的定制音乐也意味着高昂的制作成本,大量的启动资金让初入社会的我相形见绌。恰逢此时,5sing推出了众筹平台,一举帮我解决了启动资金不足与宣传渠道局限的问题。” 有了竹桑的成功案例,此后通过5sing众筹的古风音乐人越来越多,才华变现正在成为可能,诸如汐音社这类社团也将年度企划在5sing众筹平台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众筹,5sing平台上关于古风专辑的众筹,主要受众群体是90后、00后这些网生代。 如果说,5sing作为平台为古风音乐提供地利,多年来聚集起热爱古风、热爱传统文化的网生代,那么如今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网生代,可谓支撑古风发展的消费主力。 人和:网生代的先锋与传统 网生代其实是非常“较真”的一代人,也正是这种“较真”让文化复振。 原先我们看很多古装剧,观众只是图一个乐,甚至会把剧里的戏说当成史实。 但如今的古装剧,如果还要这么拍,恐怕未必能获得网生代的欢心。 比如某个关于历史朝代或历史人物的剧播出后,各大社交平台一定会有以下热门话题。 服化道考据了么?这个朝代的衣服不是这个形制的! 编剧翻过史书么?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并不是伟光正! 之后会有各路科普大神,摆事实、讲道理、上证据。其实年轻人对历史的热爱,应该追溯到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走红。 历史这门学科,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最早出圈的“网红”。因此汐音社的《东京梦华录》拥抱历史选题,可以说占尽人和。 然而早年间,90后、00后,凡是混古风这类二次元圈子的,少不了被白眼,觉得不务正业,觉得瞎胡闹。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