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品已那么多,为何 AirPower 偏要推翻重做?
难道堆叠式设计就不能用在无线充电板上吗?也不一定。Zens Liberty 这款充电板内置有 16 个线圈,排列方式和 AirPower 几乎一样,线圈几乎铺满了整个面板,可以对随意摆放的设备充电。 图片来自:Appleinsider 不过,Zens Liberty 的厚度要比 AirPower 要厚很多,这使线圈能拥有更多的散热空间和放置独立的供电、控制模块。在 Appleinsider 的评测中,这句话体现出 Zens Liberty 线圈独立供电的方式: 设备可以在表面随意摆放,但是在移动设备时,设备会断电并重新用邻近线圈开始充电,这个过程大约 3-4 秒。 所以即便 Zens Liberty 所用的是堆叠式线圈,但设备的体积、厚度都超出了苹果对 AirPower 的要求,而且这还只是 16 个线圈的大小体积,如果用到 20 个线圈,那么 AirPower 的体积比 Zens Liberty 还会更大一圈。 图片来自:Appleinsider 由此看来,苹果对 AirPower 的要求几乎是完美的,它不但要在外观上符合苹果的设计要求,而且功能和性能都要实现当时承诺的多设备充电、随意放置充电的体验。 然而在当前条件下,「精致的外观」和「强劲的性能」往往不能同时满足,即便是对产品要求没有那么严苛的第三方充电板,也只能在外观或性能上做出妥协,最终才得到接近 AirPower 的体验。 所以,在面对 AirPower 这个最理想的完美目标,苹果的工程师所克服的并不只有一个难题,而是一连串的难题,如果我们将这些难题列成「待办清单」,那么就能知道 AirPower 为何迟迟不能登上市场了。 多设备充电:增加线圈,并解决不同充电协议设备间的充电问题; 多线圈发热:改善感应线圈的发热情况; 充电不稳定:解决感应线圈之间的干扰,优化供电策略; 充电板散热:提升充电板自身的散热性能。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有如此多的难题,苹果为何又要执着于 AirPower? 其实从当前的第三方充电板看,AirPower 被造出来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是最终成品可能就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块只有两个巴掌大的充电板,而是更厚更大的一个充电装置,因为充电板内需要加入风扇去保障线圈正常工作,而且更大的内部空间也能有更好的散热,同时也能通过独立供电单元的方式去减少线圈之间的干扰。 但苹果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至少现在没有。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苹果对产品设计上的追求。虽然 AirPower 并不算是 iPhone、iPad 一般的电子设备,但从 Apple Pencil、AirPods、妙控键盘、鼠标 ..... 这些周边硬件看,苹果对周边外设所追求的设计是接近于轻薄优雅、一体式、无开孔的形态。 所以当前我们在产品视频中看到的 AirPower 是苹果认为最理想、完美的设计,它是这个产品的目标,即便需要对外观进行调整,也会是基于这个胚子来改变。 Jon Prosser 的消息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表示苹果的工程师正考虑通过改变物料的方式去提升 AirPower 的散热能力,比如将充电板表面的硅胶换成皮革,那么线圈的热量就能通过金属外壳和皮革毛孔散出。 而在这个外壳基础上,苹果也会重新设计线圈及其供电方式,继而解决线圈发热和干扰问题,但我相信即便有技术调整,产品造型也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另一方面原因,我认为是当前 iPhone、AirPods、Apple Watch 这些设备都具备了无线充电的能力,而拥有这些设备的人实际上也不在少数,无线充电板的销量也开始逐年递增。 通过 AirPower,苹果除了能结合当前庞大的用户数量、设备体系拓展出新的配件销售渠道以外,也能减少对第三方厂商的依赖,体现出未来产品无线化设计的优势。 AirPower 可以说是苹果理想中最完美的充电板,但正因为完美,它仍然有许多难题需要被攻克。 假若某一天它真的出来了,我相信它也会像当年的 AirPods 一样,成为同类中的模范。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