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微邻里”——疫情中心城市的一个信息化样本
归纳来说,“武汉·微邻里”化解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是数字政府建设和实践的一个范例,可谓“小程序,大作为”。 其实,“武汉·微邻里”只是武汉众多创新的政务服务应用的一个缩影,与它一样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还有武汉红十字会网站、武汉市社区疫情排查指挥平台、武汉市公安局视频统一云平台、武汉市公安治安局危险品管控平台和积分入户云平台、武汉城市景观智能照明管控平台、武汉市农委肉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政务云平台等,涉及城市管理、民生的多个方面。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手段,加速政务服务的数字化,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数字政府的建设,而且真正让百姓受惠,只有这些成了新习惯、新常态,数字政府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数字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后台”? 以“武汉·微邻里”为代表的诸多贴近人们生活的政务服务应用,之所以能够快捷地上传下达,迅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难题,抗击疫情,一定少不了一个坚固可靠的后台,也就是支撑其运行的数据中心和运维团队。特别是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下,“武汉·微邻里”系统的访问并发量由平时的几千突增至十几万,需要即时的系统和资源扩容,以及业务连续性的保障,这对数据中心和运维团队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谁来分担?这些辛苦谁又看得见呢?作为后台基础设施提供商,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前线”,并且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三连胜,保障了“武汉·微邻里”的稳定安全运行。 时间回溯到1月25日晚,因疫情防控措施的加强,“武汉·微邻里”系统的访问并发量猛增到十几万,需要紧急扩容服务器和网络带宽资源。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第一时间成立了“武汉·微邻里”系统7×24小时专项保障小组,短时间内便完成了应用服务器配置(包括CPU、内存、磁盘、网络带宽等)的扩容和调优,制定了应用集群负载解决方案,协助应用开发商完成了负载均衡部署,以及应用集群改造和系统测试工作,确保改造后的应用系统在27日上班前正式上线。 2月1日,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推出“战疫·在线问诊平台”,并与“武汉·微邻里”平台对接,一时间访问量骤增。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一方面扩容云主机资源,进行性能调整;另一方面与武汉电信公司协调互联网带宽扩容,确保了平台的平稳运行。 2月10日,武汉市社区疫情排查指挥平台要部署有关疫情数据系统和数据可视化平台,以便协同“武汉·微邻里”平台展开社区数据收集采集工作。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连夜奋战,于00:30交付所需的全部云主机,满足了相关安全服务部署的需求,确保平台早日投产。 疫情出现以来,“武汉·微邻里”的运行稳定流畅。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在救死扶伤,而一直坚守岗位的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的员工们不也是在兢兢业业守卫着一条看不见的生死线吗? “新基建”启示录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两手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新基建”,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再成焦点。“新基建”是新型数字政府的坚强后盾,是为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服务的,旨在更好地撬动像“武汉·微邻里”这样的应用和服务。此次疫情的出现,就像是通过放大镜仔细检验各种各样的政务服务前台应用的有效性,以及后台的支撑能力。实践证明,正是在它的功能需求方武汉当地政府、应用开发方和后台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微邻里”通过了考验,彰显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据了解,目前中金数据武汉超算中心建设并运营的武汉市电子政务云已为武汉市40个委办局的140个业务系统提供了云计算服务,“武汉·微邻里”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2018年武汉市出台了“云端武汉·政务”三项地方标准,2019年7月成立了“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促进了政府部门的数据互联、共享、共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以及通过“信息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在网上办事更为便捷。政务服务上云,对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新基建”的角度解读数据中心的定位和职能,它具有双重属性,即数据中心本身就是“新基建”的组成部分,而且数据中心还是所有“新基建”的基础设施。中金数据参与“新基建”、服务“新基建”的战略方向与此不谋而合。 不知道这样的比方是否恰当,“新基建”中的数据中心与数字政府的政务服务如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只有数据中心的稳固安全,其上的政务服务才能通畅;反过来,政务服务的创新又能促进数据中心的持续演进和优化。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像“武汉·微邻里”这样前后端协同一致、多方共赢的局面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应该在更多领域得到快速复制。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升级的关键时期,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和数据运行保障能力将成为新的生产力。此次疫情的出现可能预示着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拐点:数据中心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将迎来新一轮建设热潮,同时多样化的政务服务也将在数字化的催化作用下,加速推动数字政府的升级。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