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游戏主机即将到来,我们可以期待什么?
如果你玩过 PS4 或 Xbox One 近两年的 3A 作品也会发现,一些大型游戏已经很难做到「无缝加载和切换地图」了,光是在读取页面的停留时间,可能就要耗费掉数十秒,有的游戏每转一次场景就要过一次加载,也极大影响了游戏的流畅度。
而引入固态硬盘,就是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早些时候,索尼就曾演示过《蜘蛛侠》游戏在 PS4 和 PS5 平台的加速速度对比,在使用「地图快速传送」功能后,前者耗费了 15 秒才加载成功,而后者只花了 0.8 秒,差距十分明显。
固态硬盘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除了改善读取速度外,微软还提及了一项「Quick Resume」的特性,号称可以让玩家在多个游戏进度间实现瞬间切换,而不需要等待载入的画面。按字面意思理解可能是指新主机支持同时开启多个游戏,当然也受益于 SSD 的高速率特性。 说回到画面提升的部分,比起谈论 8K 这类单纯的分辨率提升,新主机也把重点放在了光照反射、阴影等效果的提升上,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全新的画面渲染方式。
一个是可变速率着色(Variable Rate Shading)。简单来说,它其实是优先将更多的着色能力用在哪些会被玩家留意的区域,至于像画面边缘或是阴影区域,则可以稍微降低着色密度,从而实现游戏帧率的提升,算是一个比较取巧的手段。
另一项技术则是近两年谈得比较多的「光线追踪」,主要会带来更逼真、自然的光影效果。目前来看,Xbox Series X 和 PS5 都会获得硬件级别的光追支持,开发商采用新技术的动力自然会更高,玩家也能享受到更好的画面。 游戏主机的世代概念会逐渐被淡化吗? 索尼和微软都很清楚,它们会在 PS4 和 Xbox One 时期采取「Pro」这样的「半代升级」策略,是意识到游戏主机的发展模式已经有所变化,而下一代主机也是在迎合这种趋势。 其中关键一点,是游戏主机开始采用类 PC 架构的迭代节奏,这使得新旧两代主机已经不存在像过去一样的硬件壁垒,而是会借助「向下兼容」的特性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在这样的现状下,「为单一设备开发作品」的思路,也会逐渐转变成「为一个平台开发作品」。毕竟,现在新旧主机的硬件架构差异不大,移植成本也低,花一份开发费用,同时面向两个世代的用户,为什么不做?
另一方面,随着订阅制模式的推行,还有云游戏技术的逐步展开,比起销售硬件,微软也开始把 Xbox 的发展重点聚焦在扩大平台用户规模上,因此它可以放心让第一方游戏同时登陆新旧两个平台,而不是只和新主机进行绑定。 <p 至于索尼是否也会跟随这种模式,目前还不明确。考虑到独占游戏对 PS 硬件销量的带动,以及索尼在订阅制服务方面的短板,保不准索尼仍会让拿出一批「PS5 独占」作品,和 PS4 作出区隔,作为新主机的购买驱动力。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