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续航长且轻薄的笔记本?得看高通和微软能不能给力
正是这些偏深度的应用场景,才给了消费者愿意为 PC 产品溢价买单的动力,高端笔记本的价格也由此而来。AC-PC 乃至所有 ARM 架构 PC 偏偏在价格和应用宽度上都不占优势,也就自然难以得到专业人士青睐,至于社交和影音娱乐——大部分人有手机平板就够了。 所以即使是微软再度以身作则,也无法用 Surface Pro X 在 ARM 架构上重现 Surface 之于笔记本的成功。好的产品讲究多角度的优越,而 Surface Pro X 除了工业设计之外几乎没有太大亮点,注定了不能火热的结局。 既然现在的 ARM 架构 PC 并不让消费者买账,那么能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并带来行之有效的产品?这并非不可行,但很可能会违背相关产品诞生之初追求较高利润率的目标,甚至因此失去较为出色的工业设计。 笔记本诞生就是为了满足能够把 PC 体验带出去的目标,因此需要在满足便携性、长续航的同时,也能够拥有足够全面的体验。这两点不是厚此薄彼而是缺一不可,纵观现在高端市场上热卖的产品,无一不是达成了这些要求。 AC-PC 为代表的产品现在还不能在高端市场上正面竞争,无论是 Macbook Pro 还是 ThinkPad X1,都有着 ARM 平台目前还无法实现的性能水准。更不用说软件兼容性以及外围拓展等情况,统统存在着明显差距。 不过采用 ARM 架构也让其因祸得福,较小的散热压力可以实现完全无风扇,长时间在线也有不错的续航,而且厚度和重量都能控制得不错。放下身段面向并没有太繁重桌面生产需求的轻办公场景,或许会是不错的出路。 至于 PC 市场最 " 硬核 " 的 DIY,短时间内没有属于 ARM 架构的机会。ARM 架构续航和持续在线的优势到了桌面端并不明显,而且相对宽裕的尺寸已经能够塞下被动散热的高性能 x86 处理器,再加上 WoA 系统的客观情况,DIY 消费者很难多看两眼。 当前 ARM 架构 PC 的运作模式也做不好品牌机。PC 市场能够在数年间快速发展起来,离不开 x86 架构下的兼容模式,准备好硬件之后可以直接搭配市场上现有的系统软件使用。而 ARM 架构还面临着驱动、调试等环节,研发投入成本和最终收益并不成正比。 想见到 ARM 架构 PC 真正的春天?可能还要再等等。 AC-PC 随时在线的特点具有前瞻性,但当前的网络环境和使用场景并不能将其优势最大化。即将普及开的 5G 有望带来移动交互体验大洗牌,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将被重写,到时候续航和便携可能才会是更被关注的点。 当前 ARM 架构 PC 主要推手之一的微软,看起来仍有抓住移动市场的信心,WoA 的不断更新、Windows 10X 等未来计划可以看出端倪。但问题在于,微软能不能有足够的定力将方向贯彻下去,如果仍旧是面对移动系统的态度,恐怕将又一次半途而废。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