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想要续航长且轻薄的笔记本?得看高通和微软能不能给力

发布时间:2020-02-20 11:27:40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雷科技
导读:来源:雷科技 作者:白徵明 PC 产业经历过的辉煌岁月在不少人心中记忆尤新,飞速发展的硬件产业、全出不穷的全新标准、以及进步巨大的操作系统,回想起来一切都充满着朝气和现在的全年 2.7 亿市场规模完全不同。 很多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比如说智能手机

来源:雷科技  作者:白徵明

PC 产业经历过的辉煌岁月在不少人心中记忆尤新,飞速发展的硬件产业、全出不穷的全新标准、以及进步巨大的操作系统,回想起来一切都充满着朝气和现在的全年 2.7 亿市场规模完全不同。

很多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比如说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PC 产业陷入创新不足的困境等等。为逆转现状,PC 产业引入过不少新概念,一体机、上网本、二合一产品 ......

(图片来自 the verge)

最近的一大热门是 ARM 架构 PC,借由 ARM 架构芯片的低耗高能,带来续航更长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微软 2016 年演示至今,ARM 架构 PC 走过了近四年时光也推出了三代产品,但充其量还只能说是在做尝试,而非现有产品的有力竞争者。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让看上去很美好的 ARM 架构 PC 和主流市场仍有距离,迟迟不能进入消费者法眼呢?

先从 "Wintel 联盟 " 的失落说起,过去的近 30 年间微软操作系统 + 英特尔处理器组合成为 PC 产业霸主,在笔记本上也延续了这样的合作。迅驰、凌动、Core M......英特尔不断带来新的平台,微软却发现英特尔产品很难满足其对移动时代产品的期待。

长续航和轻薄,是一款优秀移动产品应具备的硬指标,英特尔却在让旗下 x86 架构处理器满足移动需求的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迟迟拿不出足够让人满意的成果。同一时刻 ARM 架构处理器经历一番性能大提升,延续了低功耗低发热发热的特性,让微软眼前一亮。

高通骁龙芯片结合 ARM 处理器和基带的设计风格,更为相关产品带来了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移动网络的能力。于是微软提出了一种概念,AC-PC(Always Connected PC,始终在线 PC):性能堪用、尺寸轻薄、拥有他们一直期望的长续航,同时也能持续连接网络。

想要续航长且轻薄的笔记本?得看高通和微软能不能给力

AC-PC 非常理想化:既拥有当前笔记本的形态,照顾了用户使用习惯和心理预期;也拥有手机平板的移动设备特性,便携简单拿起来就能用,放下去也不用在意如何管理网络和电量;两者相结合有望带着 PC 平稳进入到万物互联、移动应用为主的时代。

但是在当下,AC-PC 为代表的 ARM 架构 PC 离成为主流还远得很,过去三年间的市场反馈不会骗人。它并没有像之前的上网本或是二合一笔记本那样快速发展,反而是直到今天都没有成为市场调研数据中的独立品类,连网络中的持续讨论都不曾有过。

这可能和现今 AC-PC 产品性能、体验与价格的不匹配有关。大部分产品处于笔记本市场中的中高端档位,但是性能又无法和同时代的同价位产品相提并论,再加上 Windows on ARM 系统和传统 x86 架构 Windows 系统体验有差距,自然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实际性能数据可以很好的说明问题,根据 PC World 的测试结果,售价 999 美元的骁龙 8cx 机型 Galaxy Book S 在 Geekbench 测试中获得了单核 677、多核 2284 的成绩。与之相对的,同价位轻薄本代表在跑分上都多出其 50%~100%,差距明显。

想要续航长且轻薄的笔记本?得看高通和微软能不能给力

(图片来自 Fergus Halliday)

很多 AC-PC 都有着个性鲜明的工业设计,在仍有不小增量空间的手机市场中或能够获得一席之地,但在已经转入存量市场多年的 PC 产品却行不通。性能被主流 PC 消费者视作重要指标,性能没有优势的 AC-PC 自然无法入其法眼,更何况还没有较大形态突破。

微软带来的 Surface 的确为市场注入了活力,也如上面所说是源自于性能和形态的双重进步。2019 年微软效仿过去,带来了同样是骁龙 8cx 平台的 AC-PC 产品 Surface Pro X,但形态和性能都缺乏亮点。

虽然 Surface Pro X 试图用手写笔抢占特殊的市场定位,却把问题引向了微软另一个重要产品 Windows,当前版本的 Windows on ARM 还不能做到 1+1 大于 2。

2012 年微软发布 Surface 的同时,还带来了对 ARM 架构 PC 正式进军的产物,Surface RT。这款产品搭载 Windows RT,是微软在 Windows CE 等针对移动平台进行裁剪的系统之后,首个试图在 ARM 架构下拥有完整桌面版 Windows 体验的系统。

Windows RT 并不成功:拥有与 Windows 8 完全一致的图形界面和交互,也有 IE 浏览器、Office 套件等微软引以为傲的生产力软件;但它根本不能运行传统的 x86 架构程序,不完善的 Morden 应用又有巨大落差,最终被所有人冷落。

Windows on ARM(WoA)可以视作 Windows RT 的重装上阵版本,同样运行在 ARM 架构的 PC 上,同样和 x86 版 Windows 保持一致。WoA 与之前的系统有巨大不同,微软引入程序转码能力,可以兼容一部分 x86 架构软件并像普通 PC 那样运行。

想要续航长且轻薄的笔记本?得看高通和微软能不能给力

WoA 看起来很不错,但厂商们都谈不上特别喜欢。虽然华硕、联想、惠普、华为、三星等几乎所有的主流 PC 厂商都响应了大哥微软召唤,推出过一些基于高通平台 +WoA 的产品,却都没有较多的产品线不同产品间也缺乏延续性。

这和之前两种二合一笔记本形态的热度完全不同,厂商们先后推出过多款屏幕可翻转 360 °、屏幕与键盘可拆卸产品,联想、惠普甚至还有常驻产品线每年都在进行更新。PC 厂商参与热情的区别,能够侧面说明 WoA 与 ARM 架构 PC 的一些问题。

不过 WoA 的积极性值得肯定,除了这些年各个平台都有份的 Office 套件,连 iPad 都还没普及的 Photoshop 也有提供支持,差不多有了个生产力工具的大致模样。然而问题在于,愿意购买 PC 产品的用户,需要满足的场景远不止于办公和修图。

由于架构和性能的客观问题,WoA 现在几乎不能运行 x86 架构下的游戏或是视频处理软件,虽说这些场景在几年前的笔记本上也不敢想象,但近几年产品都提供了或多或少支持,AC-PC 无法实现自然会被诟病。还有 64 位软件兼容,短时间还看不到解决的可能性。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