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曲面、可卷轴,未来屏幕正在改变人机交互
这台设备并没有 B/C 面之分,因为它是一整块柔性 OLED 屏幕,系统的 UI 布局会随设备的重力感应而发生变化,你可以把双手放到虚拟键盘上打字,也能同时用两块屏幕合并显示,铰链部分是像 MacBook TouchBar 一样用作快捷方式栏,将上下区域分开。 我同时留意到下屏边缘有一块弯度较大的柔性屏,这个屏幕显示的是设备状态栏,但我想如果能像 Windows 一样将小窗口收纳到边缘屏幕,那么这台「口袋电脑」的使用效率会大幅提升。 华为 Mate30 Pro 使用曲面屏取代音量键交互 实际上,当前基于 OLED 改变传统交互的产品有不少,诸如华为、vivo 都是去年用屏幕来减少手机开孔的先例。而在触控交互取代传统交互这方面,屏幕厂商正通过更柔软的 POLED 来作为大尺寸设备的面板。 正如前文所说,汽车控制面板正在变得「可触控化」,而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 POLED 这种新屏幕。 LCD、OLED、POLED 结构对比 POLED 全称是 Plastic OLED,正如其名,这种 OLED 的基板从 OLED 的玻璃换成塑料,因此屏幕会比 OLED 薄约 30%,重量也变得更轻。而得益于塑料材质的韧性,POLED 的柔韧度也相对比 OLED 更强,可以说是触控取代传统交互的最合适材料。 LGD 所展示的这个中控面板由 POLED 和 OLED 拼接而成,其中 POLED 部分一直从仪表盘延伸到整个中控台,整个控制面板由 T 形的多块屏幕组成。 通过这些屏幕,驾驶者可以随意调整汽车状态。 未来汽车仪表盘,由 OLED 和 POLED 拼接而成 但是,POLED 采用的塑料基板并不能带来 OLED 一样的防刮和触控手感,这使得 POLED 在现实使用的场景仍然非常局限,尽管这种面料是折叠、弯曲设备的最佳选料,但没人会喜欢不耐用的产品。 早前 Motorola 公布的 Razr 手机用的就是 POLED,这款手机堪称是「最完美的折叠屏手机」,但正如去年的第一台折叠屏手机三星 Galaxy Fold,POLED 的表现实际仍需要等 Razr 登场后我们才能有答案。 相比于前面两种 OLED 的看和摸,声传已久的 Micro LED 则是更专注在显示性能上。 三星在 CES 展台上的「The Wall」屏幕墙正是展示了 MicroLED 的画质、色彩素质和无缝拼接优点,而在这个基础上,三星正在通过无边框电视和家居融合,它是一台优秀的大屏电视,同时也是家里的 292 英寸「风景窗」。 对比传统 LCD 和 OLED 屏幕,Micro LED 的优点有不少,除常规的 PPI 像素值高、亮度高、背光分区多以外,其使用寿命和能效表现都是三者当中最优秀的一个。 不过 Micro LED 的缺点也显然易见,虽然三星曾宣布已做好量产 Micro LED 的准备,但这种工艺要求高、良品率低的屏幕短期内仍不能应用在批量生产的消费电子上。而且,比同规格 OLED 贵 3-4 倍的成本也成为 Micro LED 普及的主要障碍。 Micro LED、OLED、LCD 屏幕优缺对比 因此,行业正在以 Micro LED 为目标,寻找更多途径提升屏幕产能,而在此期间,则采用显示水准接近 Micro LED、但成本和 OLED 差不多的 Mini LED。 面向未来的显示技术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